地球|郭晔旻评《我们星球上的生命》|人类文明正朝悬崖狂奔( 四 )


对于因人类减少肉食而被“空”出来的大片土地 , 大卫·爱登堡也有自己的打算:“野化陆地”的工作一旦大规模铺开 , “就有机会实现重新野化最激动人心也最有争议性的雄心——重新引进大型食肉动物” 。 就像黄石公园重新引进狼群那样 , 会“带来营养级联效应”的好处 , 生物多样性进一步增加 , 能够捕集更多的碳……
毫无疑问 , 从《我们星球上的生命》的内容来看 ,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一直从事殿堂级自然纪录片拍摄工作的大卫·爱登堡对大自然以及丰富多彩的野生动物的热爱是真挚的 。 不过 , 书中的一些观点倒也不是没有商榷余地 。 比如 , 作者将人口增长也看作一个问题 , 担心已经超过了地球负担的极限:“我们在吃地球资源的老本 , 因此没有意识到地球真正的承载能力 。 ”要“让每个人得到公平的一份并改善所有人的生活 , 人口增长就必须稳定下来” 。 为此 , 书中将日本作为一个正面例子:“2000年 , 日本的人口是1.26亿 , 今天仍然是这个数字”——其实日本在人口负增长的道路上已经越走越远 , 2021年的统计数字已经不到一亿两千六百万人了 。
或许 , 作者的论断是对的:“日本的人口爆炸是暂时的一次性事件 , 最终被‘大加速’带来的社会进步遏制住了 。 ”推而广之的话 , 整个人类社会或迟或早也会在经历了社会进步之后结束“人口爆炸”时代 , 从而减少对世界的索取 。 但这真的是一件好事么?可以说 , 这实在是作者目睹了二十世纪“人口爆炸”后的老眼光了 。 进入人口负增长时代以后 , 日本的情况又是怎么样的呢?作者自己也承认 , “这将造成经济上的大问题 。 劳动人口日益减少 , 要养活的老年人却越来越多” 。 遗憾的是 , 大卫·爱登堡想不出这个问题的答案 , 而只能设想:“如果说哪里应该引进机器人和人工智能来帮助维持经济 , 则非日本莫属 。 ”这就引出了另一个没有答案的问题:深陷“高龄化”“少子化”泥潭的日本是尚未意识到这一点呢 , 还是没有能力做到这一点?
【地球|郭晔旻评《我们星球上的生命》|人类文明正朝悬崖狂奔】实际上 , 正如作者在《我们星球上的生命》的开头所述 , 在人为事故引发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灾难之后 , 人类被迫遗弃了核电站附近的繁华城镇 , 现在属于乌克兰的普里皮亚季(Pripyat) 。 几十年后 , 大自然重新占领了这座“鬼城” , 令其成为野生动物的乐园 。 换句话说 , 对整个地球而言 , 人类究竟不是“上帝” 。 大自然拥有的复原能力 , 远比人类想象更强 。 刘慈欣曾经写过一部名叫《时间移民》的小说 , 在故事里 , 高度智能化的人类最后选择了“不存在” , 而失去人类活动的地球又恢复了生计 。 这当然不会是旨在让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大卫·爱登堡的写作初衷 , 但过于看重人口数量而无视人口老龄化将对整个人类社会造成的巨大冲击 , 实在又有过于简单激进之嫌——与其说人类要在生态灾难到来前拯救地球 , 倒不如说是先要拯救人类自己 。 无论如何 , 人类总归要与我们星球上的“其他”生命一样 , 首先保证自身的存续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