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在AI领域大家听到最多的一个词就是“场景” , 这背后让我们看到两个趋势 , 第一是AI已经落地到生产生活的诸多环节 , 并且其价值已经体现出来 。 第二是很多行业、企业对AI的应用都很迫切 , 纷纷与自己的业务场景相结合 。 以华为为例 , 最近一年以来 , 华为云陆续发布了知识计算、盘古大模型、城市智能中枢、天筹AI求解器、盘古药物分子大模型等创新解决方案和产品 , 并且在很多行业都已经落地生根 , 加速了人工智能在行业的落地和规模应用 。
文章图片
华为云Marketing部部长董理斌
华为云Marketing部部长董理斌也是看到这样的趋势 , 他表示AI需要很多不同类型的人才 , 比如需要架构设计的人才 , 需要算法模型的人才 , 以及各种AI细分专业的人才 , 但当下最迫切的是需要将AI与行业相结合的跨界专家:“我们在各行各业的AI应用都已经有一些很好的突破 , 把突破转化成规模商用 , 这就需要一些行业专家的加入 。 ”
文章图片
华为云语音语义创新Lab主任&首席科学家袁晶
华为云语音语义创新Lab主任&首席科学家袁晶表示 , 从华为的AI战略布局来看 , 更关心的是AI与千行百业应用场景的结合 , 以知识计算构筑认知能力 。 知识计算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跟行业相结合 , 华为一直在制药、能源、制造、金融等行业做深层次的探索 , 理解行业诉求和行业本质 , 以便更好地推动AI真正用起来 。
人才培养要与产业发展相匹配 。 从AI产业四长四短的特征来看 , 着眼于长远的AI产业需要抓两头:一是源头 , 原始创新 , 保持在技术上的领先性 。 二是应用 , 场景落地 , 加速AI普惠 。 与之相对应的 , AI人才主要需要两大类:一是创新型人才 , 二是应用型人才 。 这也构成了AI人才的金字塔 , 创新型人才不需要多 , 但是要精、要高 。 而应用型人才需求量大 , 并且是懂行业、懂企业的复合型人才 。
产教融合爆发惊人能量 人才是创新的根基 , 人工智能创新需要一批又一批创新人才的持续发力 。 高校是AI人才培养的主战场 , 企业是AI人才的实践场 , 只有产教融合才能让中国的AI产业源源不断地获得高质量人才 。
国家对于AI的重视体现在教育上 , 国内的大学从2019年开始分批设立人工智能学院 , 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开始成体系地培养专业的人才 。 人工智能是典型的交叉学科 , 具有基础性、交叉性、应用性强的特点 , 为此各大学院校都在人工智能人才培养上尝试创新教育体系 。
推荐阅读
- 区块|面向2030:影响数据存储产业的十大应用(下):新兴应用
- 微信|积极落实互联互通,微信收款码支持云闪付及银行APP支付物料落地
- 样儿|从太空看地球新年灯光秀啥样儿?快看!绝美风云卫星图来了
- 技术|使用云原生应用和开源技术的创新攻略
- 人工智能|聚焦车载人工智能计算芯片研究 推进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
- MateBook|深度解析:华为MateBook X Pro 2022的七大独家创新技术
- 微信|微信支付“九宫格”全面支持开通中国银联云闪付
- 科技创新平台|云南:打造世界一流食用菌科技创新平台
- 低碳发展|四川做强清洁能源产业
- 果君|华为Mate X2 典藏版竟逼疯整个摄制组?拯救手滑的神器终于来了(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