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 , “太空采矿连续剧”的第一集 , 就这样落下帷幕 。
02
先赚钱:递推式太空商业策略
那么在未来不可预期的巨大成本压力和技术障碍前 , 中国这家目前看起来是唯一说出了“以太空采矿为终极目标”的创业公司 , 讲的难道是不一样的故事?
云栖大会的展台前 , 在苏萌博士一个小时对公司未来规划的陈述里 , 我们发现 , 作为一家非常需要募集资金的创业公司 , Origin构想的商业模式更像是一种“按条件分解目标”的策略——
小目标是大目标的条件 , 大目标是小目标的结果 。 那就先从小目标下手 。
要实现太空采矿 , 首先要有可开采小行星的基础设施;
而开采小行星之前 , 需要先有“抓捕”小行星的机器人;
而在设计和生产这样的机器人之前 , 需要先对小行星进行勘探 , 对表面物质做更多数据分析 。
而后两个实现采矿的必要条件 , 就被Origin拿来做了可商业化的阶段性目标 。 也是我们在其展台上看到的两个产品概念——“采矿机器人”(可执行垃圾清理任务)与空间望远镜 。
本文图片
采矿机器人的备注中有一条:具备太空垃圾清理能力 。 虎嗅拍摄于云栖大会前沿科技展台
没错 , 前者与近年来航空航天产业讨论度越来越高的“太空垃圾清理”生意有密切关系;而后者 , 你可以关联到卫星遥感数据的商业化市场 。
截至目前 , 要做太空垃圾清理的公司并不少 , 而且基本用的也是同一套话术——
太空已经成为废弃卫星和运载火箭的垃圾场 。 以至于2019年 , NASA称近地轨道为“世界上最大的垃圾场” , 有近6000吨废弃发射垃圾 。
而他们也正在监控着多达2.7万块较大的碎片 , 运行速度比子弹快7倍 , 严重威胁着执行任务的飞船、卫星以及火箭 , 甚至是地球的安全 。
2020年 , 欧洲航天局(ESA)首次把一笔高达8600万欧元(6.8亿人民币)的订单签给了一家名叫ClearSpace瑞士创业公司 。 而这次要完成的任务 , 是航天史上前所未有的:
2025年 , 将一个机器人送入近地轨道 , 最终“捕获”一只名为Vespa的100公斤火箭残留碎片 。 这块碎片是小型运载火箭织女星(2013年发射)在太空遗留下的二级有效载荷适配器 。
如果成功 , 这将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对“完全不配合的空间物体”进行捕获 。
ClearSpace-1将使用一个实验性的四臂机器人来捕获2013年织女星发射器留下的二级有效载荷适配器 , 此图为模拟演示
推荐阅读
- 最新消息|中围石油回应被看成中国石油:手续合法 我们看不错
- 系列|2021中国航天发射圆满收官!年发射55次居世界第一
- 微信|微信支付“九宫格”全面支持开通中国银联云闪付
- IT|全球汽车行业价值两年突增至3万亿美元 中国电动车企立大功
- 运载火箭|2021中国航天发射次数首破50
- 孙自法|中国科技馆“智能”展厅携多款机器人亮相 喜迎新年和人机共融时代
- 观众|中国科技馆“智能”展厅携多款机器人亮相
- 观众|古筝机器人现场演奏,32件展品亮相中国科技馆“智能”展厅
- 疫苗|中国生物:全球首支获批使用二代新冠疫苗将在阿联酋用于序贯接种
- 风险|筑牢安全线 打造防护堤 中国移动为5G业务发展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