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辽宁振兴的“最大增量”( 七 )



我省有一个项目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 能谈谈其“含金量”吗?
李智军:我省有1项主持项目荣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 这是历史性突破 。 自然科学奖是体现原始创新能力和基础研究水平的奖项 , 也是广大科研人员重点关注的奖项 , 历年来 , 我省所获的国家自然科学奖均为二等奖 , 未得过一等奖 。 2020年度全国共评审出2项自然科学一等奖 , 中科院大化所主持的“纳米限域催化”项目位列其中 , 成为辽宁历史上一个重大突破 , 这表明我省基础研究整体水平正在不断增强 , 已经在为国家科技创新贡献辽宁力量 。

我省25项大奖有什么特点?社会经济效益如何?
李智军:从获奖项目来看 , 我省在高端装备制造、冶金化工、新材料等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领域攻克了一大批制约和引领产业发展的“卡脖子”技术 。 其中 , 由东北大学主持的“钢材热轧过程氧化行为控制技术开发及应用”项目 , 开发出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氧化行为控制技术 , 大规模应用于鞍钢、河钢、太钢、宝钢等19家企业的45条生产线 , 并输出至韩国浦项和现代制铁 , 引领了钢材热轧氧化调控由经验试错向数字化、智能化控制的转型 。 中科院沈阳自动化所主持的“复杂工业系统安全高效运行的无线控制系统技术及应用”项目 , 历经17年持续研究 , 攻克了工业无线核心网络芯片、无线传感终端、协同控制平台研制技术 , 研发了电力输送、钢铁轧制等复杂工业系统的安全能效控制系统 , 并规模化应用于世界第一高桥“北盘江大桥”和世界最大跨海大桥“港珠澳大桥”……这些获奖项目突破了一批产业核心关键技术 , 为科技创新引领产业振兴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

辽宁|辽宁振兴的“最大增量”
文章图片

来源:辽宁日报·北国客户端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