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快递面单屡成“泄密单” 快递小哥如何为个人信息添把“锁”?( 二 )
文章图片
隐私面单推广难
为应对信息泄露难题,2017年起,快递企业相继推出隐私面单 。在隐私面单上,个人信息被加密处理,隐去姓名、住址以及电话号码部分数字 。快递员派件时,必须通过APP扫码,以“虚拟电话”联系收件人,快递签收后,号码对应关系随即失效 。
然而,今年“双十一”采访人员发现,在不少快递平台,隐私面单已经下线,即使仍在运行,也大多出现在增值服务中,而非默认选项 。消费者需要手动选择“安全号码”“隐址寄件”,才能在面单上隐藏相关信息 。为保护隐私而生,利用率不升反降,问题出在哪?
“每单都要扫码识别,配送效率至少降低10% 。”张璁说,传统面单一目了然,一栋楼的包裹可以集中派送,如果使用隐私面单,就会在路上花费更多时间,配送费也应该相应上调 。“比如这一单扫出1号楼,下一单可能是2号楼,如果紧接着又是1号楼,就要折回去 。”
技术问题也是推广的阻碍 。菜鸟裹裹负责人曾表示,隐私面单依托于电子面单和云打印技术,网购用户能否收到贴有隐私面单的快递,取决于商家是否安装云打印组件 。
王雷所在的公司曾短暂地推出过隐私面单,去年“618”大促后又宣布下架 。“当时业务量猛增,公司引入了一批众包快递员,但他们无法登录使用APP,后台技术支持也跟不上,‘隐私面单’就此被叫停 。”王雷说 。
如果无法投递到户,隐私面单还会间接影响用户体验 。蒋春霖告诉采访人员,客户不在家时,一般会要求把快递放在快递架或收发室,他们下班后来取 。但是,要在成堆的包裹中,透过模糊处理的信息,快速准确找到自己的快递,难度也直线上升 。
文章图片
守好信息安全“最后一公里”
11月1日,《个人信息保护法》正式施行,明确任何组织、个人不得非法收集、使用、加工、传输他人个人信息,不得非法买卖、提供或者公开他人个人信息 。在个人信息处理者义务中特别提到,企业在处理个人信息时,应当采取加密、去标识化等安全技术措施 。
“这意味着,提供隐私面单成为法定义务 。”快递物流专家赵小敏认为,保障信息安全是快递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前提,企业的执行态度应当更加坚定,要升级隐私面单技术,调整末端激励机制,与平台电商形成联动 。
站在物流环节末端,快递员与消费者面对面接触,能否堵住面单泄露“最后一公里”的漏洞,为个人信息撑起一把“保护伞”?
推荐阅读
- 安全|Redline Stealer恶意软件:窃取浏览器中存储的用户凭证
- 解决方案|三菱重工AirFlex:全屋恒温,暖意守护安全工作
- |南安市交通运输局强化渣土 运输安全专项整治
- 耳机|饿了么内测“智能头盔”,外卖小哥送餐能更安全吗?
- Tesla|特斯拉因两处安全缺陷召回近50万辆电动汽车 承诺免费修复
- 矩阵|聚焦快递末端痛点 国内首款无人驾驶快递物流车在中通启动应用场景内测
- 风险|筑牢安全线 打造防护堤 中国移动为5G业务发展保驾护航
- 安全|复旦教授发现400多个Android漏洞 谷“鸽”16个月后才修复
- 隐私|用户隐私保护新境界,2021 vivo开发者大会将发布安全新动作
- 周鸿祎|网络安全行业应提升数字安全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