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万物理论竞赛,最终花落谁家?( 六 )


标准模型预言了它们与相对黑洞来说更为常规的物质的相互作用强度 。 为了检验这些预言 , μ子g-2实验将μ子发射进一个强大的超导磁储存环内 。 量子泡沫改变了μ子颤动的方式 , 探测器能以难以置信的精度检测到 。 μ子g-2实验表明 , 引起这些颤动的相互作用比标准模型预言的稍强 。 如果得到确认 , 这将意味着标准模型缺少一个或多个基本粒子 。
破 晓
这些(粒子)是缺失的超粒子的可能性很小 。 如果真是超粒子 , 超对称的支持者将会笑到最后 。 但没有任何证据指向这一方向 , 并且迄今为止 , 他们未能使自己的观点站得住脚 , 因此明智地保持了缄默 。
无论造成这两个结果的原因是什么 , 它们表明确实存在一些现有解释无法说明的东西 。 同样无法解释的异常现象是量子理论和相对论的起点 。 所以 , 物理学上最长的一个黑夜 , 看起来很有可能即将迎来一个新的黎明 。
注释
[1] 题中“Susy”语意双关 , 借人名代指超对称(SUSY)理论 。
[2] 振幅多面体是2013年Arkani-Hamed和Trnka引入的 , 人们猜测它的几何结构决定了特定类型量子场论中的散射振幅 。 参见:N. Arkani-Hamed and J. Trnka, The Amplituhedron, arxiv.org/abs/1312.2007
本文_原题_:Physics seeks the future
原文链接:https://www.economist.com/science-and-technology/physics-seeks-the-future/21803916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