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图片
图1/5
欢迎关注“创事记”的微信订阅号:sinachuangshiji
文/潘博文
来源/阿尔法工场研究院(ID:alpworks)
财报数据不错 , 但焦虑与质疑并未远去 。
2020年 , 新能源汽车行业走出了漂亮的主升浪行情 。
行业的豪迈涨幅 , 与特斯拉(TSLA.US)的龙头拉动效应关系密切 , 但在特斯拉股价在410-450美元的K线箱体中长期盘桓时 , 造车新势力们接过了接力棒 , 开启了新能源汽车行业第二波上涨行情 , 一再刷新股价新高 。
伴随着小鹏(XPEV.US)、理想(LI.US)三季度财报的公布 , 新能源市场的一波新行情 , 似乎正在酝酿之中 。
11月13日晚 , 理想公布了上市之后的首份财报 , 核心数据均远超于市场预期 。 对于这样一份亮眼的财报 , 市场及时给予了积极响应 , 开盘后 , 理想股价涨幅一度扩大到28%
在交易时间内 , 香橼资本出具了一份对于蔚来汽车(NIO.US)看空报告 , 使得造车新势力盘中股价冲高回落 。 但这更像是上涨途中的小插曲 , 第二个交易日 , 理想汽车再次引领了新能源汽车板块集体上涨 , 最终涨幅达到13.94% , 收于35.55美元/股 。
在理想汽车上市不到4个月的时间内 , 公司股价涨幅已经超过了200% 。 这自然与公司财务、业务数据的大幅改善关系密切 , 但是什么造就了公司业绩的跃升 , 打响第一枪后 , 是否有乘胜追击的可能?
01 最接近盈利的造车新势力
效率 , 是理想汽车财报的关键词 。
根据数据来看 , 理想汽车第三季度交付理想ONE 8660辆 , 环比第二季度增长31.3% , 创造了季度交付新高 , 截至10月已经累计交付21852辆 。
得益于汽车交付数量的不断创高 , 理想汽车三季度实现汽车收入24.65亿元 , 环比增长28.4% 。 与此同时 , 理想录得19.8%的汽车销售毛利率 , 环比提高6.1% 。
横向对比 , 小鹏三季度财报毛利率为4.6% , 蔚来在开启交付近两年后 , 终于于2020H1收获了9.7%的毛利率水平 。 新能源扛把子特斯拉的整车毛利率为25% , 同时保持了半年交付数量超过17万量的高水准 。
理想毛利率水平较高 , 原因存在三大决定性因素:一是增程式动力系统低成本的特性、二是放量销售之后规模效应带来的成本下降、三则是仅有一个SKU(库存保有单位) , 研发、零部件成本控制更容易 , 这三大因素共同发力 , 拉动了理想毛利的快速增长 。
相比于纯电动车的“大电池+双变频器+双驱动电机”的结构 , 增程式电动车的“小电池+燃油机+驱动电机”的整套驱动系统在造价成本上更低 , 这也是理想汽车自交付以来就能收获正毛利的原因 。
这似乎预示着一个更加可观的未来——当交付规模进一步放量 , 理想汽车的毛利率还有继续提高的空间 , 毛利率的快速拉升 , 将为公司更强的造血能力 。
2020年Q3理想录得经营性现金流9.3亿元 , 环比增长105.8%;自由现金流7.5亿元 , 环比增长149.4% 。
实现连续两个季度经营性现金流、自由现金流为正 , 同时理想汽车的现金储备达189.16亿元 , 对于造车新势力最关键的“现金流”、“盈利”指标 , 理想已经率先及格 。
从净利润数据角度进行观察 , 在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下 , 2020年Q3理想汽车已经实现了1600万人民币的净利润收入 。 由于发放了一笔1.3亿元左右的股权激励费用 , 在美国通用会计准则下 , 录得净亏损1.069亿元 , 同比增长42.2% 。 但相较于蔚来、小鹏 , 理想汽车已然成为了最有可能率先实现真正盈利的造车新势力 。
【|理想汽车,二档起步】除了“开源” , 理想在“节流”方面同样做的不错 , 在交付量比小鹏汽车多出23%的情况下 , Q3季度理想汽车的销售费用和行政费用只花费了3.4亿元 , 是小鹏汽车同期水平的四分之一 。
各项数据刷新新高、各项比率优于同行 , 这些充分体现出理想汽车优异的运营效率 。 这推动着市场对理想品牌、产品的进一步认可 , 也代表着理想有着再次刷新新高的潜力 , 在新能源主线行情的加持下 , 合力推动了股价上涨 。
不过 , 股价的红盘能持续多久 , 更多的不确定因素还体现在财报之外 。
02 财报以外的焦虑
理想的财报给予了投资者充分的惊喜 , 以至于让人暂时忘记了理想ONE的质量问题 , 以及由此带来的负面影响 。
截至2020年10月31日 , 理想ONE累计发生了97起前悬架碰撞事故 , 其中前悬架下摆臂球头从球销脱出的情况超过10起 , 造成了理想汽车在碰撞之后断轴的严重事故 。
面对这样的情况 , 理想玩起了文字游戏 , 给出的方案是“免费升级” , 在舆论不断发酵之后 , 理想终于承认了自身汽车产品存在缺陷并进行召回备案 。
在断轴门之前 , 理想汽车也出现了十余起自燃 , 以及因底盘卷入异物无法开动汽车所导致的相关质量问题 。 对于这些事故的发生 , 理想的回应是由于高压燃油管受到外力切割造成的自燃 , 这从另一个角度证明 , 理想汽车对于底盘的保护程度并不够 。
频发的故障与事故 , 对于理想汽车的品牌、口碑造成了累积性的打击和伤害 。 如同蚁穴之于长堤 , 累积到一定程度之后 , 就会落得全线崩溃的结局 。
汽车的质量问题频发 , 一方面证明了理想在汽车设计上经验相对缺乏 , 另一方面也凸显出理想对于汽车质量问题缺乏敬畏之心 。
如果汽车不以驾驶者的安全作为出发点设计产品 , 使得产品蕴含安全隐患 , 那么 , 即使拥有再智能、再高级的软件功能都是在沙子上盖大楼 , 汽车安全不光是消费者的命门 , 同样也是整车企业的命门 。
与此同时 , 手握制造、成本控制优势的传统汽车巨头正在加速进场 。
10月底 , 投资170亿元的上汽大众MEB工厂正式投产 , 数日后 , ID.4X正式开启预订 , 续航555km的长续航版补贴后售价不超过25万元,将于2021年初正式上市 。
11月11日晚 , 宝马集团正式发布了BMWiNEXT的量产车型——纯电动宝马iX 。 按照计划 , BMWiX将在明年开始量产 , 并于明年引入国内 。
在中国市场拥有大批拥趸的丰田、本田等日系品牌也开始积极布局新能源产业 , 不断扩充新能源车产能 , 广汽丰田已开始建设总产能接近40万辆的两座全新工厂 。 此外 , 福特也将打造“更多人买得起”的电动车 。
面对来势汹汹的传统汽车巨头 , 如何将先发优势转化成技术优势、品牌优势 , 是造车新势力们下一阶段的关键词 。
与特斯拉的正面交锋也是理想未来的主线任务 , Model3降价之后 , 对P7的销售量直接产生了影响 , 小鹏10月交付数量环比下降12.5% 。 给小鹏带来的销量大减只是引子,可以预见的ModelY中国量产落地会给理想交付量带来冲击 。
造车新势力们抓住了市场的空白期实现了成功 , 但就目前的市场情况而言 , PPT造车、兜售造车理念的时代已经过去 。
在内外夹击之下 , 消费者对于车辆的选择不会在于公司市值的高低 , 而是在于产品和品牌的可靠性 , 这也是理想站稳脚跟的关键点 。
03 软件定义汽车时代 , 智能化不是理想的标签
新能源汽车不光改变了汽车的架构 , 也改变了新能源汽车的玩法 。
现阶段 , 一辆汽车里85%的价值来自单个零部件 , 但未来硬件抽象化后 , 毛利率将被进一步压缩 , 软件将成为核心实力 。
“软件定义汽车”已经逐渐变成大家的共识 , 软件也正在重塑汽车的价值链 。
从专利数量的布局情况来看 , 小鹏着力自动驾驶感知操控、电池系统开发;蔚来则注重充换电技术与三电系统研发;理想则是在在数字信息传输、电池技术、线束与电子控制单元等维度进行布局 。 在未来软件的战场上 , 理想想要抢得先机 , 需要面对层层竞争 。
文章图片
图2/5
文章图片
图3/5
从过往的研发投入来看 , 理想同样是最“抠”的一家 。
通过公开数据对比 , 蔚来平均每年研发投入可达30亿元 。 小鹏汽车的研发费用率一直高居不下 , 2019年达到89% , 即使在2020年上半年大降之后 , 也仍然保持在63%的水平 。
相较于传统车企与特斯拉 , 造车新势力本身研发投入就相对较低 , 而理想在造车新势力里研发费用则更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 , 开源节流固然重要 , 但一味追求运营效率的极致 , 在某种意义上也就与牺牲稳定性划上等号 。
文章图片
图4/5
在特斯拉公布的2020年Q3财报中 , 软件盈利模式已经初显 , FSD(自动驾驶)付费、软件应用商城、订阅服务构成了特斯拉的软件创收 。
根据数据显示 , 特斯拉软件上累计收入超过10亿美元 。 今年特斯拉交付的36.78万辆车中 , 有57%的车主购买了自动驾驶选装包 。
从2015年2500美元的Autopilot系统开始 , 特斯拉的自动驾驶选装包已经一路升级至FSDBeta , 单价也上涨为10000美元 , 这已经达到了整车价格(最便宜的标准续航升级版裸车31690美元)的1/4 。
除此之外 , 一个加速包2000美元 , 一个座椅加热功能300美元 , 可以想象在未来会有五花八门的软件收费 , 而软件也将从过往的成本中心转变成利润中心 。
造车新势力们也不甘示弱 , 蔚来汽车的NIO Pilot选装包需要1.5万人民币 , 如果要升级成NOP全配包 , 需要3.9万人民币;小鹏的Xpilot3.0售价达2万人民币 , 在NGP还未商用的情况下 , 已经有40%客户选择了硬件 , 其中有60%-70%选择了软件 。
在软件的实力上 , 理想同比其他造车新势力还有着一定差距 。 从新能源汽车标配的自动驾驶来看 , 理想采用的是Mobileye已经打包好的视觉算法 , 然后自己进行后续开发的方式 。
从结果来看 , 这一方案是最短路径 , 但在未来却很难确保自己不被卡脖子 。 而蔚来、小鹏采用自主开发应用层软件 , 供应商提供控制器、底层软件和核心芯片的研发途径实现自动驾驶 。
文章图片
图5/5
蔚来已经发布了NOP、小鹏的NGP也即将进入测试阶段 。 李想显然意识到未来可能会出现品牌空心化的情况 , 在现金准备充足的情况下 , 准备加大研发的投入 。
预计在2021上半年 , 将自动驾驶团队扩充3倍 , 且于2021年发布基于目前硬件平台的全自动泊车系统 , 2022年逐步达到L4级自动驾驶 。
从具体的实操来看 , 理想选择与Mobileye分手 , 将在两年后切换到NvidiaOrin 。
但对于理想来说 , 缺少Mobileye在视觉算法上的打包 , 意味着要开始在感知、规划、决策以及控制上进行全套研发 , 这也是自动驾驶最重要 , 最难做的部分 。
车卖的好不好 , 只决定了当下的生存 , 而自动驾驶做的好不好 , 则决定了未来的生存 。 在其它车企自动驾驶突飞猛进的时代 , 留给理想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
在自动驾驶之外 , 等待理想的还有LIOS系统的研发、智能座舱的升级开发、以及每年一款新车型的推出 。
Q3财报的亮眼数据 , 证明了理想汽车拥有着成就伟大的可能 。 质量、软件成为了理想汽车进阶下一阶段的拦路虎 , 在智能汽车的道路上 , 理想汽车显然才刚刚挂挡起步 。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 , 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 )
推荐阅读
- 硬件|汽车之家年底裁员,员工称多个职能部门已被撤销
- 人工智能|聚焦车载人工智能计算芯片研究 推进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
- IT|全球汽车行业价值两年突增至3万亿美元 中国电动车企立大功
- Tesla|特斯拉因两处安全缺陷召回近50万辆电动汽车 承诺免费修复
- IT|新能源汽车年底卖爆 展车都被抢购 咋回事?
- Tesla|特斯拉在美国召回约47.5万辆汽车 接近其去年全球交付总量
- Tesla|网传特斯拉等新能源汽车保费上涨超50% 多家车险公司回应不实
- 最新消息|汽车之家回应裁员传闻:系正常业务结构优化、涉及人员不到5%
- 人物|俄罗斯网络博主为吸引流量 闹市炸毁汽车 结果够“刑”
- 智能汽车|瞄准2022的靶心 智能汽车还要深挖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