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意|苹果只做利润高的生意,AirPods Max贵得离谱,但依然有人买单


图片来源:苹果官网
苹果终于推出头戴式无线耳机了 , 只是价格贵得有点离谱 。
12月8日晚 , 这款命名为AirPods Max的头戴式无线耳机正式在苹果官网上线 , 其具有高端配置的同时 , 也让不少人对4399 元的售价感到“一阵肾疼” 。
苹果推出AirPods Max , 或许是顺势而为 。 2016 年 9 月 , 苹果推出第一代 AirPods , 与iPhone7一起发布 , 其在中国区价格是1276元 。 如今 , AirPos占据全球TWS耳机市场近四成 。 分析机构的数据显示 , TWS耳机的销量在2019年增长了200% , 其中AirPods 2019年售出近6000万副 , AirPods的发货量比上年翻一番 。 2019年AirPods销售额预计达到了达60亿美元 。
在苹果2020年第四财季(自然年第三季度)财报中显示 , iPhone的营收在降低 , 而Mac、iPad、可穿戴设备以及服务的营收却在升高 , 当时时代财经采访的业内人士皆表示 , 可穿戴设备 , 尤其是TWS耳机 , 将成为苹果业绩其中一个新的增长点 。
AirPods Max上线 , 获益的不只苹果公司 , 还有其背后的一整条供应链 。 据时代财经不完全统计 , AirPods的上、中游主要合作厂商 , 加起来便超过20个 。 其中中游的代工组装 , 一向由立讯精密(002475.SZ)和歌尔股份(002241.SZ)主导 。
但在AirPods Max的供应商中 , 立讯精密却没了踪影 。
据财联社等媒体爆料 , AirPods Max将由歌尔股份独家代工 。 时代财经联系了歌尔股份及立讯精密的证券代表 , 双方均表示与苹果签有保密协议 , 不便透露 。 但旭日大数据董事长孙燕飚告诉时代财经 , AirPods由歌尔股份独家代工一事 , 已是行业内众人皆知的秘密 。
立讯精密与歌尔股份 , 各自在打着什么算盘?
贵的离谱?但依然有人会买
苹果介绍 , AirPods Max 采用苹果设计的 40 毫米动圈式驱动单元 , 可提供丰富深沉的低音、准确的中音范围和清脆干净的高频扩展 。 每个耳垫都搭载了Apple 设计的 H1 芯片 , H1 芯片拥有 10 个音频核心 , 每秒能进行 90 亿次运算 , 使计算音频实现自适应均衡、主动降噪、通透模式和空间音频等聆听体验 。
在操作上 , 这款耳机有两个按钮 , 一个是噪声控制按钮 , 另一个则是数码旋钮 。 数码旋钮的设计灵感来自于 Apple Watch , 能精准调整音量 , 并能控制播放、跳过曲目、接听或挂断电话 , 以及唤醒 Siri 。
AirPods Max 还具有自动切换功能 , 使用户能够在 iPhone、iPad 和 Mac 之间无缝进行音频切换 。 例如 , 用户在 Mac 上播放音乐 , 需要在 iPhone 上接听电话时 , AirPods Max 将自动切换 。
在续航上 , 启用主动降噪和空间音频后 , 最高使用时常可达 20 小时 。 在非使用状态下 , 放入智能耳机套内 , 可以保持超低功耗状态节约电量 。
AirPods Max整机重384.8 克 , 配有一条USB-C转Lightning转接线 , 共有深空灰色、银色、天蓝色、绿色和粉色五种靓丽颜色 。
怒喵科技创始人李楠在微博上表示 , AirPods Max目前看最大的槽点就是重量 , 超越半斤长期佩戴恐怕不会太舒服 。
此外 , 李楠认为 , AirPods Max真正和市面上所有产品拉开差距的 , 是多达18颗各种传感器和算力绝对超越的H1 , AirPods Max明显是打算用“算法”对抗传统“hifi-保真” 。
关于其4399元的价格 , 新浪科技于12月9日上午在微博发起的投票显示 , 截至下午四点半 , 有近1600人认为“贵的离谱 , 比正常头戴式耳机贵了好多” , 近500多人认为“正常价格 , 毕竟是苹果的产品” , 1300多人选择了“不关心 , 反正我不买” , 58人投了其他想法 。
在这条微博底下的评论里 , 有人调侃道 , “这是信仰级别的产品 , 不贵 , 还能体现出信仰吗?”还有人认为 , “苹果迷之自信” , 但也有网友表示 , “上市之日 , 果粉会让你见识到苹果定价低了” 。
【生意|苹果只做利润高的生意,AirPods Max贵得离谱,但依然有人买单】科技自媒体作者郭静在其文章中表示 , 从索尼、JBL、Beats等厂商的产品来看 , 头戴式耳机的售价普遍高于常见的无线耳机产品 。 他认为 , AirPods Max 4399元的定价主要受两个因素驱动 , 一是与AirPods的价格拉开 , 就跟iPhone X与iPhone 8的价格拉开一样 , 苹果就推出高低两款产品 , 购买选择权在用户手中;二是苹果只会做利润高的生意 。
“从苹果以往的定价风格来看 , 定价过高对于苹果而言问题不会太大 , 只要产品本身足够有亮点 , 大量消费者都会蜂拥而至 。 ”他称 , “苹果将AirPods Max的售价定在3800元与现在的4399元差别并不会太大 。 一定程度上 , 买不起的人依然不会买 , 而愿意买的人 , 并不会在意售价 。 ”
郭静认为 , 4399元的AirPods Max , 既有苹果对利润率的期待 , 同时也有苹果对现有产品线差异化的考量 。
苹果在官网上称AirPods Max预计12月15日开始发售 。 但在12月9日下午 , 时代财经打开购买选项后发现 , 系统又提示 , 预计发货日期为12-14 周 。 这预示着AirPods Max已经成为苹果发货周期最长的耳机产品 , 其产能也可能不足 。
立讯歌尔 , 各有算盘
小小的AirPods , 背后是庞大的产业链 。
大体而言 , AirPods产业链可分为上、中、下游 。 下游的终端品牌自然是苹果公司 , 但除此之外 , 上游、中游大多承包给多家合作厂商 。
上游指的是元器件 , 其中又分为耳机主体元器件 , 跟充电盒元器件 。 除了耳机元器件中最核心的主控芯片 , 是苹果自行研发制造外 , 其他元器件大多由合作厂商制造 。
在上游产业链里 , 大部分主要元器件厂商都是外国厂商 , 例如耳机主体中 , 天线开关的厂商是索尼 , 电源管理IC的厂商是意法半导体跟德州仪器 , 电池则由LG跟Varta承担 。 充电盒也是如此 , USB充电IC的厂商是恩智浦 , 传感器的厂商是博世 。
但国产厂商也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 如负责NorFlash的兆易创新(603986.SH)、负责麦克风的歌尔股份、瑞声科技(02018.HK)、负责FPC主板的鹏鼎控股(002938.SZ) , 以及充电盒电池的欣旺达(300207.SZ) 。
上游的元器件 , 统一交给中游的代工厂组装 。 孙燕飚告诉时代财经 , 代工厂就一定低附加值是不准确的概念 , 上中游厂商是否具备高附加值 , 取决于它的不可替代性 。
在AirPods产业链中 , 中游代工厂的附加值也不可小看 。 由于耳机元器件体积微小 , 技术含量又高 , 所以组装厂在声学设计、结构设计、精密模具等领域要求不低 。
目前 , AirPods的中游组装厂主要有三家企业:立讯精密、歌尔股份 , 以及英业达(2356.TW) 。 孙燕飚告诉时代财经 , 立讯精密与歌尔股份两家的TWS耳机代工水平 , 领先其他所有大陆代工厂十年 。
立讯精密创始人王来春 , 原本只是富士康的一名流水线工人 。 经过10年打拼 , 已是课长的她离开了富士康 , 并在2004年创立立讯精密 , 从承接富士康订单 , 一直发展成苹果的合作厂商之一 。
机遇在2016年降临 。 2016年 , 苹果发布了首款AirPods , 一开始立讯精密只是AirPods代工的二供 , 但到2018年立讯精密便已经取代了英业达 , 成为供应链主供 。 歌尔股份也在2019年切入AirPods2的供应链 。 孙燕飚告诉时代财经 , 立讯精密在AirPods中游供应链中 , 一直保持着6成左右份额 。
12月9日 , AirPods Max由歌尔股份独家代工的消息曝出后 , 歌尔股份应声大涨 , 截至收盘 , 涨7.72% , 报40.03元 , 成交69.6亿元 。
孙燕飚告诉时代财经 , AirPods Max由歌尔股份独家代工 , 这并不是苹果“抛弃”了立讯精密 , 而是立讯精密把精力放在了其他地方 , “现在立讯精密正集中精力 , 与富士康抢iPhone的代工订单 。 ”
早在7月17日 , 立讯精密便斥资30亿人民币 , 收购了纬创在大陆的iPhone代工厂 。 收购纬创代工厂 , 意味着立讯精密取代纬创 , 成为继富士康、和硕后的第三大代工厂 , 也是大陆首家iPhone代工厂 。
据cnBeta等媒体报道 , 有业内人士爆料称 , 苹果对于立讯精密收购纬创一事给予大力支持 , 还可能让立讯精密将AirPods耳机代工业务放下 , 将订单转交给歌尔股份 , 并专心做好iPhone代工 。
但在孙燕飚看来 , 这种安排 , 歌尔股份也乐见其成:“歌尔一直贯彻的路线 , 就是认为未来的发展方向是智能穿戴设备 , 认为这将是未来手机的替代品 。 ”
本网站上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及音视频) , 除转载外 , 均为时代在线版权所有 , 未经书面协议授权 , 禁止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 方式使用 。 违反上述声明者 , 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 , 请联系本网站丁先生:chiding@time-weekly.com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