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超级计算天津中心机房中 , 整齐排列着140个黑色机柜 。 机柜闪烁的指示灯后面 , 1400余个运算任务正在进行 。 “这意味着每天约有1000个科研团队借助‘天河一号’超级计算机开展科研攻关 。 ”国家超级计算天津中心天河应用研发首席科学家孟祥飞说 。
14年前 , 他认为使用国产超级计算机进行研发创新是件遥不可及的事情 。
2007年 , 正在南开大学理论物理系读博士的孟祥飞前往美国 , 因为他从事的研究需要大规模的计算平台支撑 。 “我在美国学习的学校排名并不靠前 , 却拥有我们国家很难见到的超级计算机 , 国内外这种科技创新实力的差别 , 对我触动很大 。 ”孟祥飞说 。
文章图片
在国家超级计算天津中心“天河一号”机房内 , 孟祥飞在查看设备运行状态 。 新华社采访人员 赵子硕 摄
回国后 , 得知国家超级计算天津中心筹建的消息 , 孟祥飞毅然放弃所有的工作机会加入新团队 。 六七个人组成的团队 , 挤在一间两居室的小公寓里 , 打造出了首个国产千万亿次超级计算机“天河一号”的初期规划设计 。
近1吨重的组装机柜 , 用肩膀扛到支架上;两万多根的光纤 , 躺在地上一条条接好;夜以继日工作 , 累了就在纸箱上打个盹儿……看到团队中的老科学家身体力行的身影 , 孟祥飞被触动了:“无论是科技创新 , 还是个人成长 , 都要脚踏实地把每一件具体的事情干好 。 ”
2010年 , 我国首台千万亿次超算“天河一号”部署完成 。 同年11月 , 全球超级计算机500强发布 , “天河一号”以每秒2570万亿次的实测运算速度成为世界运算最快的计算机 。
面对关于“天河一号”应用的质疑之声 , 孟祥飞立下“军令状”:“干不好天河的应用 , 我就卷铺盖走人!”
【团队|卓越工程师|孟祥飞:信步“天河”的“超算人”】为了破除质疑 , 孟祥飞选择从具体的事情做起 。
文章图片
在国家超级计算天津中心“天河一号”机房内 , 孟祥飞(左)和同事一起巡查 。 新华社采访人员 赵子硕 摄
油气勘探是石油开发的关键环节 , 当时的勘探图像处理技术被外国垄断 , 国内一个油田每年要花几百万甚至上千万美金租用国外软件 。 孟祥飞带领团队向这一领域发起攻关 。 数据的提取、转移 , 每一步都面临难关 , “刷夜”成了家常便饭 。 “我在地铁上工作 , 有时坐过站到了终点也不知道 , 经常被乘务员赶下车 。 ”孟祥飞回忆 。
推荐阅读
- 核心|中科大陈秀雄团队成功证明凯勒几何两大核心猜想,研究登上《美国数学会杂志》
- VIA|x86研发团队卖给Intel后 VIA出售厂房和设备:北美分部就此终结
- 团队|深信院41项科研项目亮相高交会 11个项目获优秀产品奖
- 生物化学|我国卓越科技论文总体产出持续增长
- 团队|玉米和水稻基因组引导编辑效率提高3倍
- 敏捷|上海人工智能“十四五”规划发布:集聚超20个国际顶尖团队
- 团队|生物技术成茶产业提质“金钥匙”
- 团队|俞敏洪首场助农直播带货,寻找新商业模式和老师转型方式
- 团队|年终策划 | 航天专家史青:为火箭“体检”给火星车装“耳朵”
- Apple|竞争对手挖墙角太厉害 苹果以18万美元特别股票奖励慰留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