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科技综合|激光电视因伤眼遭起诉 护眼效果是否确有其事
_原题是:激光电视因伤眼遭起诉 护眼效果是否确有其事
【家电网HEA.CN】近日 , 有微博用户发文称其购买的海信激光电视 , 存在伤眼、漏光、画质差等问题 , 在要求退货无果后将商家告上法庭 。 事件在微博上发酵后 , 该用户的诉求得到妥善解决 , 但该用户依然提醒“千万别买激光电视” 。
激光电视护眼成虚假宣传
激光电视的“护眼”功能一直被作为主要的宣传亮点 , 今年疫情期间 , 更是凭借网课模式加强了家长对孩子用眼健康的关注而迎来了热销期 , 在彩电市场处于下行区间时 , 给出了77.5%的增长成绩 。
然而 , 激光电视是否真护眼 , 却要打上一个问号 。 从原理来看 , 市面上大部分激光电视采用蓝色半导体激光发生器 , 将蓝色激光通过荧光粉色轮高速宣传 , 形成红绿光源 , 在通过DMD芯片、解析镜头将画面输出到激光电视屏体上 。
这意味着 , 在运作的过程中 , 激光电视会产生有害的激光光源 。
今年5月 , 权威媒体《南方日报》邀请专业医学人士对此问题展开分析 , 并表示“激光对人眼的危害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 一是人眼直视激光可能导致短暂失明或永久失明 。 由于激光发射器发射的激光与电视屏幕之间有一段距离 , 在这段距离激光是独立传输的 , 一旦有人眼(尤其是爱动的小孩)介入其中 , 很有可能造成不敢想象的严重后果 。 二是激光电视是发射蓝色激光成像 , 因为激光光源的短波蓝光是人眼杀手 , 即使你不直视激光束 , 长期观看激光电视仍然有可能对人眼造成伤害 。 ”
人民日报旗下《生命时报》也向多位眼科专家求证 , 他们直言“激光电视没有能够护眼的理由” 。 据了解 , 激光电视厂商用“漫反射”、“柔和成像”等理由作为激光电视护眼的依据 , 但实际上对于人眼来说 , 不会在意光是直射、反射 , 还是折射 , 色彩、亮度、对比度等视觉要素 , 才是更重要 。 另一方面 , 激光电视更加青睐昏暗环境 , 更容易导致视疲劳 。
专家表示 , 激光电视不适合老人和小孩使用 , 在昏暗环境下 , 老年人容易诱发青光眼 , 而孩子在相对模糊的视觉环境中更容易导致视疲劳 , 同时 , 激光电视所宣称的可以近距离观看同样不成立 。
“护眼”已成激光电视遮羞布
激光电视厂商宣“护眼”功能实际上是为掩盖激光电视目前存在的画质差的问题 。 从激光电视厂商的说法来看 , 激光电视经过漫反射可以让光线更加柔和 , 但实际上 , 所谓的柔和光线 , 实际上是亮度低 。 由于亮度低 , 所以给人造成了刺激小的错觉 。 也就是说 , 所谓的“护眼”实际上是激光电视厂商 , 掩盖激光电视其他缺点的遮羞布 。
由于激光电视的幕布缺乏吸收环境光的上偏光片 , 当激光通过投射面时 , 投射面会连同环境光一同反射到人眼中 , 当环境亮度高时 , 人眼对亮度的感知就会出现偏差 , 进而让视觉上出现亮度不足的感受 , 导致人眼对激光电视的亮度感知不足 。 这也是激光电视必须在昏暗环境下 , 才能获得比较好的效果的主要原因 。
除了亮度之外 , 激光电视的另一大缺点是分辨率 。 虽然激光电视宣称自己为4K , 但并非物理4K , 其像素数量和真4K存在较大的差距 。 而激光电视之所以敢称自己为4K电视 , 源自4K激光电视采用的DLP XPR抖动技术 , 简单理解就是通过像素的抖动 , 来实现暂时的分辨率增强 。 由于没有产生新的像素 , 尽管增强后的纸面像素达到了4K , 但画面的清晰度和细节都有所缺失 , 而实际的分辨率也只有真4K的四分之一 。
《南方日报》柔和地将激光电视称为“过渡产品” , 但实际上 , 激光电视已经在海外市场淘汰 。 激光电视并非能与OLED、Micro LED同日而语的新技术、新产品 , 早在10年前 , 曾经有电视大王之称的法国汤姆逊就推出了首台激光电视 , 但不久后就放弃了这条产品线 。
当激光电视营销大于实质 , “护眼论”大行其道 , 甚至有专家站台背书 , 但在实际的过程中不断被消费者以及更多专家打脸 。 而产品本身存在的缺陷 , 在宣传过程中却只字不提、避重就轻 , 营造出激光电视是完美产品的氛围 。 但激光电视是怎么样的产品 , 使用过的消费者或许更清楚 。
【新浪科技综合|激光电视因伤眼遭起诉 护眼效果是否确有其事】(家电网? HEA.CN)
推荐阅读
- 产品|泰晶科技与紫光展锐联合实验室揭牌
- 空间|(科技)科普:詹姆斯·韦布空间望远镜——探索宇宙历史的“深空巨镜”
- 相关|科思科技:无人机地面控制站相关设备产品开始逐步发力
- 机身重量|黑科技眼控对焦23年后回归,升级! 江一白解读EOS R3
- 公司|科思科技:正在加速推进智能无线电基带处理芯片的研发
- 项目|常德市二中2021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再获佳绩
- 视点·观察|科技巨头纷纷发力元宇宙:这是否是所有人的未来?
- 技术|聚光科技旗下临床质谱仪获批医疗器械注册证
- 视点·观察|科技股连年上涨势头难以持续:或已透支未来涨幅
- 视点·观察|科技行业都在谈论“元宇宙”,可是它还不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