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科技综合|“怀柔一号”如何传递引力波“情报”?从外空发送“短信”!

来源:北京日报
“怀柔一号”GECAM卫星科学应用系统副总师郑世界介绍 , 通常情况下 , 卫星上探测得到的天文现象和天文数据 , 必须通过地面的接收天线下传 , 地面科研人员才能进一步分析处理 。 对GECAM卫星来说 , 它的轨道周期是90分钟 , 即约90分钟绕地球一圈 , 但每圈中最多只有10分钟会经过中国境内的数传接收站 。

新浪科技综合|“怀柔一号”如何传递引力波“情报”?从外空发送“短信”!
文章图片
图1/2
“怀柔一号”GECAM在轨运行艺术图
同时由于卫星的自转以及轨道进动(即由于地球摄动力的影响使卫星轨道发生逐渐的“漂移”) , 卫星的很多圈次不会经过中国上空 , 导致最长12小时内地面无法接收到卫星上的观测数据和信息 。 因此 , 星地之间的这条信息线路会发生几十分钟乃至十几小时的断路 , 无法将大量重要事件及时传下来 。

新浪科技综合|“怀柔一号”如何传递引力波“情报”?从外空发送“短信”!
文章图片
【新浪科技综合|“怀柔一号”如何传递引力波“情报”?从外空发送“短信”!】图2/2
GECAM卫星艺术图
如何解决该难题?我国自主研制并建立了星地信息传递链路 , 能够把卫星上探测到的重要事件信息通过“短信”方式准实时发送到地面 , 启动快速处理 。 郑世界说 , “怀柔一号”GECAM卫星的信息传递流程是这样的:宇宙中的天文现象 (例如伴随引力波发生后的伽马射线暴、磁星爆发等) 发生后 , 产生的高能辐射扫过地球 , 其高能的光子将被一颗或两颗GECAM卫星探测到 。 当这些高能光子流量超过设定的触发阈值后 , 卫星会自动开展分析计算 , 得到具体信息 , 包括发生的时间、方位、强度等 , 并立即将这些信息以及关键数据发送给星间链接系统 , 并最快在2分钟内下传到地面 。 地面自动处理这些信息后 , 即可生成暴发事件报告 , 通过全球伽马暴坐标网络对外发布 , 以便引导其他卫星、地面观测设备开展观测 。
之后 , 更详细的科学观测数据会通过地面站的接收天线下传到地面 , 经过解包、预处理、标定等一系列处理后 , 生成标准的科学数据产品 , 以便科学家进行更详细的科学分析 。
此外 , “怀柔一号”GECAM的两颗卫星上天后会逐渐分开 , 分处于地球的两端 , 相隔距离超过1.3万公里 , 它们相互之间没有直接通讯 。 这样 , 即使两颗卫星看到了同一个引力波伽马暴、快速射电暴等 , 也只能向地面报告自己的结果 。 地面上的科学家可以清晰掌握两颗卫星的观测情况 , 如果两颗卫星探测到了同一个爆发 , 有了更多的探测数据 , 就可以得到显著性更高的结果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