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士顿动力9.21亿美元被卖!韩国现代接盘
文章图片
图1/10
欢迎关注“创事记”的微信订阅号:sinachuangshiji
文/子佩
来源:智东西(ID:zhidxcom)
_原题是:波士顿动力9.21亿美元被卖!韩国现代接盘 , 地主家为什么养不起网红机器狗?
韩国现代接盘波士顿动力要造变形金刚?起底网红狗28年三次易主史 。
智东西12月10日报道 , 据韩国经济日报消息 , 消息人士透露在今天上午的董事会上 , 韩国现代集团确认将以不到一万亿韩元(约9.21亿美元)购入波士顿动力 。
消息人士称 , 为完成波士顿动力收购 , 现代汽车已聘请高盛(Goldman Sachs)为其顾问 , 并聘请韩国顶级律师事务所金&张(Kim&Chang)为其法律顾问;在出资方面 , 现代汽车将会支付一半的收购价格 , 剩下的部分由汽车零部件制造商现代摩比斯公司支付 。
如果消息属实 , 那么这将会是钟义舜自去年十月担任现代汽车集团董事长以来的第一笔收购交易 , 他曾在今年年初的新年演讲中表示 , 将投资100万亿韩元(约921.8亿美元)在未来的出行业务上 , 包括个人飞行器、机器人等 。
在去年 , 现代集团就投资了自动驾驶汽车初创公司42dot和总部位于波士顿的初创公司Realtime Robotics , 而近几年现代对机器人技术表现出的浓厚兴趣也印证了机器人技术 , 将会与电动汽车和氢燃料电池汽车一起 , 作为现代未来新的增长引擎之一 , 进一步加速其朝未来移动市场迈入的步伐 。
消息披露后 , 现代股价上涨0.26% , 软银股价上涨6.62% , 但截至发稿 , 两家公司都暂无回应 。
文章图片
图2/10
文章图片
图3/10
▲现代和软银股市情况(图源英为财情)
从谷歌到软银 , 再到现代 , 波士顿动力“叒”被卖了 。
自1992年从麻省理工学院独立至今 , 这位已经28岁的机器人届“老网红”历经三次易手 , 身价从2013年谷歌收购时的30亿美元跌落到现在的9.21亿美元 。
在2017年接盘波士顿动力时 , 日本软银集团CEO孙正义就曾称其为高级机器人研发领域的先驱 , 并提出要在足型机器人领域走“T”字路线 , 即深度和宽度两条线发力 , 在机器人优势产业的日本进一步推动波士顿动力商业化 。
三年后 , 波士顿动力终于在今年6月推出首款商业化产品——售价约为7.5万美元(约合49万人民币)的Spot Mini机器人 , 但软银却不准备再等了 。
01.
财报堪忧 , 愿景基金亏损约171亿美元
软银为什么要卖波士顿动力 , 分析人士多认为与软银目前“缺钱”近况不无关系 。
2019财年财报显示软银创下破纪录的1.4万亿日元亏损(约合130亿美元) , 其中主要原因是愿景基金带来的约1.8万亿日元(约171亿美元)的投资亏损 。
文章图片
图4/10
愿景基金是孙正义牵头沙特阿拉伯主权财富基金、苹果公司等在2017年发起 , 价值1000亿美元的投资项目 , 是迄今为止最大的创投基金 , 也是孙正义对于“信息革命”300年规划的载体 。 自成立以来 , 愿景基金成为软银布局科技产业的抓手 , 覆盖半导体、AI、机器人、消费互联网等多个领域 。
文章图片
图5/10
▲图源机器人大讲堂
愿景基金沿袭了软银一直以来的投资策略:向具有创造力的创企投入巨额资金 , 以巨额投资换取巨额回报 。
依托于愿景基金 , 软银接连投资了共享办公企业WeWork、共享酒店巨头OYO、Uber、滴滴等全球多家科技企业 , 并通过“把所有篮子放满鸡蛋”投资控股的手段 , 软银在共享出行、机器人等多领域构建起自己的投资生态 。
孙正义曾表示软银一直通过大胆的投资 , 支持这些属于未来的科技技术和勇于创新的企业 , 为下一代人类信息革命创造新的可能 。
但在下一代信息革命步入新阶段之前 , 愿景基金就先带着软银股价坠跌了 。
据路透社报道 , 仅在共享办公公司WeWork和网约车公司Uber上 , 软银就亏损约100亿美元 。 有数据统计 , 愿景基金投资的88家企业中 , 大部分已经属于亏损或严重亏损状态 , 其中有15家左右甚至濒临破产或者已经破产 。
而受此影响 , 软银不得不选择断尾求生 。
在今年3月 , 软银宣布将出售阿里巴巴、Sprint /T-moblie等企业价值约4.5万亿日元(约432亿美元)的部分股权;并在上个月 , 与英伟达达成交易 , 以400亿美元出售Arm , 创下半导体历史上最大收购案 , 而本次出售波士顿动力 , 预估很大程度上也是急于“回血” 。
02.
投入大、产出少 , 地主家也不够烧
除了缺钱的硬环境 , 软银选择出售波士顿动力很大一个原因 , 是叫好不叫座 。
麻省理工教授、波士顿动力创始人马克·雷波特有句名言:“没有经历至少25年潜心研究的机器人产品 , 不足以商业化 。 ”
文章图片
图6/10
▲波士顿动力创始人马克·雷波特和机器狗原型
固然 , 长时间潜心研究和大量资金投入是波士顿动力技术上一骑绝尘的底气 , 但商业的底层逻辑终归是最大利益化 。
尽管未曾披露当年的收购价格 , 但可以了解到的是 , 软银为波士顿动力提供了充足的资金研发仿生机器人 , 并出资3700万美元支持其开发面向企业和消费者的商业化机器人 , 也就是其明星产品Spot Mini 。
28年来 , 波士顿动力研发出大大小小十几款足型机器人 , 有能上树的、能做体操的、能搬卸货物的、能当啦啦队的 , 但只有一款Spot Mini推向了市场 , 自6月发售至今 , 销量也不超过300台 。
文章图片
图7/10
尽管已经能实现很多应用场景下的自动化 , 也足够小巧酷炫 , 但由于Spot Mini续航、噪音等难以避免的通病 , 以及相当于一辆特斯拉的售价 , 只有少数不差钱的企业和狂热爱好者愿意入手这个昂贵的“玩具” 。
文章图片
图8/10
▲Spot Mini
机器人研发周期长 , 波士顿动力专注的足型机器人研发难度又更上一层楼 , 长期的投资却不见回报 , 即使对于扬言要为未来买单的软银也是难以接受的 。
在大环境缺钱和商业化前景渺茫的情况下 , 软银选择在此时出售的波士顿动力也就不奇怪了 。
03.
现代入局 , 一起来造“变形金刚”
而现代入手波士顿动力的原因似乎比谷歌和软银更加实在一些 , 即用波士顿动力的底层技术支持自家的步行车 。
去年 , 现代汽车曾在拉斯维加斯的CES(国际消费电子展)上推出“步行车”(walking car)概念 , 现代的Elevate概念车被称为终极机动车(UMV) , 是一种救援车辆 , 可以应对任何灾难的救援车辆 。
文章图片
图9/10
▲Elevate概念车
Elevate概念车是由汽车和机器人结合而成 , 车轮依附在机器人的腿上 , 当遇上雪灾、岩石等车轮无法行驶的区域时 , Elevate可以“站”起来 , 通过“腿”行走甚至攀爬 , 而且即使在攀爬途中 , 也能保持车身和乘客的平衡 。
“当海啸或地震来袭时 , 目前的救援车辆只能将第一批救援人员送到废墟边缘 。 他们不得不步行走完剩下的路 。 Elevate就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现代副总裁John Suh解释道 。 Elevate可以直接爬过洪水冲过的地区或破碎的混凝土 , 到达救援现场 。
Elevate概念使用模块化EV平台 , 可以适应特定情况下的不同形态 。 机器人腿部配有内置推进电机和五个自由度机械手臂设计 , 为了使汽车可以模仿哺乳动物和爬行动物的行走姿态 , 既能向任何方向移动 , 也能适应任何地形 。 当机器人手臂被收起 , 转换到驾驶模式时 , Elevate也可以像其他车辆一样达到高速行驶 。
而在今年十月份 , 现代宣布成立新视野工作室(New Horizons Studio) , 专门聚焦于如何将汽车技术与机器人、物联网相连 , 以突破车辆工程的界限 。
而如果本次 , 波士顿动力第三次“易主”顺利完成 , 相信波士顿动力有极大可能入驻新视野工作室 , 现代与波士顿动力的联手或重新定义车辆的形态 , 和未来车将如何驶过越野地形 , 甚至传统车辆从未涉及过的地方 。
04.
结语:28岁网红波士顿动力 , 现代会是最终归宿吗
波士顿动力的起点是雷波特等一众研究者对机器人技术的狂热爱好 , 高层也始终秉承研究为先的理念 , 不那么看重商业化应用 , 几经转手的原因也离不开高额的研发费用和并不顺利的技术变现 。
就像前谷歌高级副总裁乔纳森·罗森伯格曾说:“我们不能将30%以上的资源放在一个需要十年以上时间才能成熟的产品上 。 我们需要通过营收支付各种费用 , 所以任何投资都该有个时间限定 。 ”
谷歌希望波士顿动力先研发商用机器人 , 量产卖钱 , 用利润维持开发 , 波士顿动力拒绝 , 随之进入了愿意为未来技术买单的软银 。 而在软银流年不利的情况下 , 波士顿动力也不得不被卖入现代 , 为“汽车人”贡献底层技术 。
文章图片
图10/10
▲波士顿动力机器人测试视频
但身价的跌落或是盈利不佳并不代表波士顿动力技术的滑坡 , 自被踹被阻却归然不动的视频走红网络后 , 波士顿动力即冠上了“纵你虐我千百遍 , 我仍不倒”的美名 , 证实了其超强的运动能力 。
波士顿动力研发的平衡控制算法、液压驱动技术等关键技术更是旗下BigDog、Atlas双足机器人、Spot Mini等明星产品惊人的运动能力、负重能力以及平衡能力的强劲保障 。
波士顿动力是否能携手现代一起造出能量产、能变现的汽车机器人 , 让变形金刚驶入寻常百姓家 , 我们拭目以待 。
【|波士顿动力9.21亿美元被卖!韩国现代接盘】(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 , 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 )
推荐阅读
- OriginOS|当硬件驱动力逐渐放缓,手机还能更快吗?
- 带动力|自带动力“机器人管道工”现高交会,从事水下检测,全球首款
- IT|电动卡车公司Rivian宣布推迟大容量动力电池车型至2023年交付
- 来袭|技术突围,捷威动力“积木电池”来袭
- IT|行驶途中动力或中断 宝马召回部分国产iX3
- 中速|又一款绿色动力!中船动力集团发布320mm缸径甲醇燃料中速机
- 硬件|Spot机器狗放圣诞礼盒里?波士顿动力出彩蛋,结果礼盒逃跑了
- 硬件|波士顿动力公司携机器狗发假日祝福视频
- IT|De Havilland将跟ZeroAvia合作开发并销售氢动力客机
- 磁盘|微星B350M MORTAR 锐龙动力之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