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科技综合|锂电池的葬礼( 五 )
1、新能源汽车制造商为主体:该模式能够利用车企的现有销售网络调动回收积极性 , 网点覆盖面比较大 , 但缺陷在于销售网点专业性不强 , 缺乏对动力电池的处置能力 , 存在一定安全隐患;
2、电池制造商为主体:该模式的优点在于电池制造商的专业性很高 , 可以对回收来的电池进行恰当的处置 , 但相应的需要建立回收网络 , 存在额外的运营成本 , 且电池生产商的管理经验缺乏;
3、第三方企业为主体:这种模式优势在于 , 参与者具备较多的回收运营经验 , 回收效率较高 , 但相应的成本也偏高 , 行业内企业的财务状况普遍谈不上乐观;
4、行业联盟为主体:这种新能源领域内的车企、第三方、电池制造商共同组成产业联盟的模式优点在于可以形成有效互补 , 各方充分发挥自身优势 , 但关键在于其前期展开难度极高 , 管理难度也非常复杂 , 需要多方协商 , 会面临复杂的扯皮与利益分配 。
文章图片
图8/9
怎么就是做不起来?
上文已经谈了动力电池为何回收 , 怎么回收 , 以及谁来回收 。 但本文要在最后 , 给动力电池行业泼一盆冷水 , 甚至说冰水更合适一些——
不管动力电池有多么积极的意义 , 它都存在一个极其致命的缺陷 , 那就是经济效益不高 , 商业化潜力糟糕 , 导致整个行业时至今日都严重发育不良 。
首先 , 动力电池回收是极其非标准化的 , 因为动力电池本身就是非标产品 , 型号众多 , 仅封装就有方形、圆形、软包以及近年新的“刀片电池”与“CTP电池”等众多路线 。 不同技术路线的内部结构存在很大差异 , 对应的处理方式就会有所不同;即使同一封装路线的电池 , 不同企业生产的不同产品在用料与设计上也不一样 , 甚至是同一企业的不同车型搭载的动力电池也有区别 , 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回收流程 。
更进一步 , 哪怕是同一型号的电池 , 由于车主使用习惯的不同 , 电池的残留性能也不一致 , 在后续利用也还是需要进一步的检测与分类 。
状况复杂的废旧电池 , 导致了高度非标准化的作业流程与多样化的技术需求 , 催生了电池回收极为复杂的工序 , 严重制约着产业规模化 。
其次 , 虽说动力电池回收的路线非常清晰 , 但知道路在哪儿和路好走可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 。
梯次利用的问题
在上文 , 我们曾反复提到 , 梯次利用是一个非常不成熟的路线 , 这主要是因为无论是在技术还是市场层面 , 该路线仍然面临诸多困难 。
首先从技术角度看 , 梯次利用需要对退役动力电池进行充分的评价检测 , 确定其性能 。 经过检测筛选后 , 才可根据不同的用途 , 对退役电池进行重组 , 稳定重组后的电池包电压、电流 , 最后重新打包投入使用 。 但当前基于容量衰减机理分析建立的电池寿命预测模型首先就不够完善 , 整个链条的第一个环节都不过关 , 期望行业能有长足发展显然不现实 。
推荐阅读
- 产品|泰晶科技与紫光展锐联合实验室揭牌
- 空间|(科技)科普:詹姆斯·韦布空间望远镜——探索宇宙历史的“深空巨镜”
- 相关|科思科技:无人机地面控制站相关设备产品开始逐步发力
- 机身重量|黑科技眼控对焦23年后回归,升级! 江一白解读EOS R3
- 公司|科思科技:正在加速推进智能无线电基带处理芯片的研发
- 项目|常德市二中2021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再获佳绩
- 视点·观察|科技巨头纷纷发力元宇宙:这是否是所有人的未来?
- 技术|聚光科技旗下临床质谱仪获批医疗器械注册证
- 视点·观察|科技股连年上涨势头难以持续:或已透支未来涨幅
- 视点·观察|科技行业都在谈论“元宇宙”,可是它还不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