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合肥12月10日讯(采访人员 方梦宇 通讯员 范琼)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王奉超与诺贝尔物理奖得主、英国曼彻斯特大学教授安德烈·海姆团队合作 , 在纳米限域毛细凝聚研究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 。 研究成果于12月10日刊登在《自然》上 。
毛细凝聚是指在毛细通道限域空间内的气体 , 不必达到过饱和状态即可发生凝聚从而转变成液体的现象 。 毛细凝聚关联了宏观固液界面润湿和微观分子间力学作用 , 是纳米限域力学的关键科学问题 , 也是当前介尺度科学的国际前沿热点 。 此次由中、英两国组成的联合研究团队利用二维材料构筑的纳米通道器件开展实验 , 巧妙地通过壁面变形来表征毛细凝聚现象 , 并对实验结果和力学机理给出合理解释 。
王奉超教授的研究揭示了固液界面能的尺寸效应 , 发现了在纳米/亚纳米尺度的毛细凝聚中 , 固液界面的力学作用在扮演重要的角色 , 而不是人们普遍认为的液气界面在起主导作用 。 该研究不仅为极限尺度下毛细凝聚现象的认知和理解奠定了基础 , 而且在微电子、制药、食品等行业具有非常重要的实际应用前景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计算力学团队自2010年和英国曼彻斯特大学教授安德烈·海姆实验团队开始合作 , 10年来累计在《自然》和《科学》上发表10篇学术论文 , 不仅开辟了石墨烯纳米限域传质这一世界科技前沿新领域 , 而且是这一领域的领导者 。
《中国教育报》2020年12月11日第3版
【理论|中英科学家实现纳米限域毛细凝聚理论研究重要突破】作者:采访人员 方梦宇 通讯员 范琼
推荐阅读
- 生物地球化学过程|我国科学家发现第五条甲烷产生途径
- IT|牛津大学科学家:omicron造成的疾病跟一年前新冠病毒“不一样”
- IT|科学家预计这波奥密克戎感染浪潮将在1月见顶
- 辅助|地平线余凯:科学家变成创业者,最不能改的就是「求真」
- 量子|我国科学家实现单离子超分辨成像
- 青少年|中科院老科学家科普演讲走进三亚中小学校
- 检测|华人科学家研发心肌细胞动作电位检测工具,或取代心脏检测膜片钳技术
- 平台|矢志超算 逐梦“天河”——记国家超级计算天津中心天河应用研发首席科学家孟祥飞
- 成功|我国科学家成功揭示高等植物第四种RNA聚合酶的奥秘
- 专访|硬科技要有硬担当,科学家创业中的家国情怀|专访数之联创始人傅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