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上海12月13日消息(采访人员唐奇云 通讯员张婷)流程工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 , 与国计民生息息相关 。 当前 , 上海及长三角区域已经形成了石化、钢铁和生物医药为代表的流程工业产业集群 , 正展现出日益强大的高端产业聚集效应和引领功能 。 然而 , 在当前国际贸易壁垒和全球疫情冲击下 , 我国流程制造业部分领域仍存在关键技术被“卡脖子”和供应链“断链”风险 。 在人工智能成为新一轮科技革命核心引擎的当下 , 如何充分释放人工智能对流程制造的“赋能”效应 , 推动我国流程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今天(13日) , 由华东理工大学和上海流程智造科技创新研究院联合主办的“流程智造科技创新论坛”在上海国际会议中心顺利召开 。 中国工程院院士徐南平 , 上海市委常委、副市长吴清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科学院院士陆建华 , 教育部科技司司长雷朝滋等政府领导和20多位院士出席会议 , 围绕“人工智能赋能流程制造”这一主题 , 就我国流程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布局、趋势预判、产业发展等多个方面进行了深入讨论 。
文章图片
流程智造科技创新论坛现场(央广网发 华东理工大学供图)
【上海|流程制造科技创新论坛今在上海举办 布局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聚焦基础研究 打通原始创新到技术研发与成果转化的创新链
基础研究是整个科学体系的源头 , 是所有技术问题的总机关 , 强大的基础科学研究是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基石 。 论坛现场 , 徐南平、吴清、陆建华、雷朝滋共同启动了“物质转化制造过程智能优化调控机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基础科学中心项目和“上海流程智造科技创新研究院” 。
据介绍 , 由华东理工大学联合中南大学、东北大学共同建设的“物质转化制造过程智能优化调控机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基础科学中心项目 , 是首个依托上海高校建设的基础科学中心项目 。 该中心聚焦前沿 , 通过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与流程制造的深度融合 , 研究物质转化制造过程的智能优化调控机制 , 通过对流程制造过程机制的创新理解和认知以及调控方法的深化完善 , 系统解决高端产品性能、大规模资源能源优化以及柔性自主调控等前瞻性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中的重大科学问题 , 服务智能制造、绿色制造和高端制造的重大战略需求 , 夯实创新发展基础 , 打造世界一流的流程制造智能化的学术高地 。
论坛上 , 成立了“物质转化制造过程智能优化调控机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基础科学中心项目暨“上海流程智造科技创新研究院”战略咨询委员会 , 并举行了委员聘任仪式 。
成立流程智造科技创新研究院 打造流程制造“工业大脑”
为打通原始创新到技术研发与成果转化的创新链 , 华东理工大学联合相关单位成立了“上海流程智造科技创新研究院” 。 该研究院以“打造成世界一流、全球领先的流程制造业智能化技术创新平台”为目标 , 围绕“人工智能赋能流程制造”主题 , 联合国内外知名高校、研究院所和企业 , 充分利用长三角区域资源 , 促进在工业互联网、流程制造智能化领域的技术转化和产业化应用 , 推动工业核心软件自主可控 , 并进一步打造大宗原材料工业和系列高端材料/化学品等流程制造的“最强大脑” 。
流程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 需要通过产学研用深度合作实现科技创新成果的落地转化 。 论坛上 , “上海流程智造科技创新研究院”理事长杜文莉教授与上海化学工业区企业发展有限公司、中国石化上海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等14家企业代表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 。
文章图片
浦东新区与华东理工大学签订了“关于加快流程智造科技创新策源建设”的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央广网发 华东理工大学供图)
此外 , 浦东新区与华东理工大学在此次论坛签订了“关于加快流程智造科技创新策源建设”的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 双方将在未来三年共同推进“物质转化制造过程智能优化调控机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基础科学中心项目建设 。
推荐阅读
- 代码|GGV纪源资本连投三轮,这家无代码公司想让运营流程变简单
- 国家|2022上海国际热处理、工业炉展览会
- 网络化|工信部:2025年建成500个以上智能制造示范工厂
- 识别|天津滨海机场RFID行李全流程跟踪系统完成建设 行李标签识别成功率可提升至99%
- 制造业|稳健前行开新局 制造业未来五年转型升级迎来“加速度”
- 银行|银行卡、社保卡可直接刷卡坐公交 上海公交开始试点
- 集聚|向全球应用创新策源地持续迈进 上海“双千兆”应用体验中心正式揭牌
- 解决方案|蓝思科技:两智能制造项目入选工信部示范工厂揭榜单位和优秀解决方案榜单
- 上海|上海供水热线与城投水务官网合并上线,一站式服务更便民
- 器件|6G、量子计算、元宇宙…上海市“十四五”聚焦这些前沿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