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台|成都企业借助“工业大脑”乘势而上

2020工业互联网大会上 , 工信部部长肖亚庆表示 , 近3年来 , 我国工业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应用创新生态持续壮大、经济社会贡献不断增强 , 有力支撑了经济高质量发展 。 大会公布的数据显示 , 2019年我国工业互联网产业经济规模达2.1万亿元 。 目前进入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工业设施已达4000多万台 。
根据工信部的产业规划 , 工业互联网包括网络、平台、安全三大体系 。 其中 , 网络是基础、平台是核心、安全是保障 。 而其中 , 工业互联网平台是新基建相关技术的集成应用 , 是联接上游设备制造、工业软件与下游工业场景应用的核心环节 。 着力打造工业互联网平台连续几年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 当前更作为应对疫情冲击化危为机的主战场 , 被寄予厚望 。
新一代信息技术结合工业制造 , 在改变生产方式的同时 , 也催生了新的商业模式 。 在成都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的过程中 , 一批平台企业在其中找到了发展机遇 。 本期“对话工业互联网产业一线”特别报道走进积微物联、工业云制造(四川)中心、用友网络 , 关注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浪潮下 , 工业互联网平台企业的新机遇 。
一个“富矿”
量身定制 “工业大脑”助企业降本增效
在成都积微物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液晶大屏上 , 一排排参数实时跳动着 , 这些数据代表着从原材料到钢铁成品中间的各个环节 。 环节越多 , 影响产品质量的因素就越多 。 积微物联技术总监陈军介绍道 , “生产线上安装了上万个传感器 。 以往采集的数据只是放在硬盘里 , 没有用起来 。 现在我们参与打造的工业大脑通过智能化数字技术 , 让沉默了几十年的工业生产数据‘开口说话’ , 我们找到了一个‘富矿’ 。 ”一套人工智能工业大脑的引入 , 去年帮企业节约了上千万元的成本 。
为企业量身定制“工业大脑” , 助力企业以数字化智能化手段降本增效只是工业互联网平台应用的一个缩影 。 积微物联搭建了服务钢铁等大宗物资全产业链的工业互联网平台 。 积微物联总裁谢海告诉采访人员 , 公司创建的“积微物联CⅢ工业互联网平台” , 借助5G、物联网、云计算、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 , 实现业务信息化、流程数字化、全程可视化 , 进而实现以客户需求为导向 , 以提高质量和效率为目标 , 以整合资源为手段 , 助力钢铁等产业从制造端到用户端的交易、生产、仓储、加工和物流配送等全过程的高效协同 。
在谢海看来 , 不同于消费互联网 , 工业互联网平台的搭建设计对平台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 “实现互联网和产业的融合 , 我觉得必须具备几个能力 。 第一个是洞察能力 , 就是要对产业有全面认识 , 深挖行业痛点 。 ”他进一步分析道 , 第二个是联接能力 , 就是用新技术去联接资源、数据、知识等 , 并打通产业链上所有环节 。 “同时企业还应该要具备运营能力 , 要通过精细化运营 , 实现场景落地和降本增效;第四是赋能的能力 , 要创新共享 , 放大生态圈的价值 , 切实服务产业 。 ”谢海表示 , 而这也是积微物联深耕大宗商品领域 , 搭建平台 , 构建产业生态的思路 。 “我们先建线下实体再发展线上平台 , 以线下实体支撑线上平台的构建 , 再以线上平台带动线下做大做强 , 并延伸到生产端 , 为钢铁等企业提供全流程一站式服务和整体解决方案 。 最终 , 我们就形成了积微的产业互联网生态圈 , 极致服务于大宗物资产业链的上下游企业 。 ”
一种协作
专业分工 蓉企争创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
经济学之父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指出 , “劳动分工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主要原因” 。 事实上 , 经济越发达 , 分工就越精细 , 协作就越紧密 。 在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工业云制造(四川)创新中心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刚看来 , 有了工业互联网 , 以后的模式将变得更加专业化 。
“企业不用面面俱到 , 只需做自己最擅长的部分 , 然后将自己的核心能力放在平台上 , 服务其他客户 , 自己不具备的能力 , 则通过平台的第三方来提供 。 这种各家都实现专业化 , 做自己最擅长部分的模式 , 就是未来基于工业互联网的制造模式 。 ”刘刚分析道 , 所以平台的建设就显得愈发重要 。 而这也是工业云制造(四川)创新中心成立的初衷 。
据了解 , 该中心是四川省争创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的“种子选手” 。 刘刚告诉采访人员 , 目前中心以航天科工复杂产品智能制造国家重点实验室为载体 , 已汇聚国内产学研用各类创新主体 , 并覆盖云制造领域超过50%的国家级创新平台 。
把目光投向成都的不只成都本土成长的企业 。 “用友作为一家公共组织软件、云服务、金融服务提供商 , 成立三十余年来经历了产业发展的三个时期 。 在1.0时期 , 用友助力了中国几十万家企事业单位会计电算化 。 2.0时期 , 我们服务了超过200万家中国和亚太地区企业 , 普及ERP (企业资源计划)应用 。 ”用友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西南区总经理邵正善向采访人员介绍道 , 如今用友进入3.0时代 , 将持续构建和运营全球领先的商业创新平台 , 为企业数智化赋能 , 用友精智工业互联网平台就是用友YonBIP商业创新在工业企业的全面应用 。
“用友精智互联网平台 , 是工业企业数字化技术应用的一个重要支撑平台 , 它能够帮助工业企业实现个性化定制 , 也能实现网络化协同 , 智能化的生产和服务化延伸 , 制造业向服务化转型 , 同时帮助很多工业企业实现数字化管理 。 2019年名列工信部‘十大跨行业跨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清单 , 成为智能制造国家队 。 ”邵正善向采访人员介绍道 , 在过去的20余年里 , 用友已经立足成都 , 服务超过50万家企业 。 成都活跃的商贸往来、创新基因、人才储备等都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 “成都经济活跃 , 在制造业和软件业都有很好的基础 , 我们一定会长期深耕成都市场 。 ”
一个体系
搭建平台 构建“1+N”工业互联网融合创新生态体系
搭好沟通供需之桥 , 不仅企业要发力 , 政府也要有所作为 。 据了解 , 为推进工业互联网发展 , 成都市正构建“1+N”工业互联网融合创新生态体系 , 由政府投资建设1个工业互联网公共服务平台 , 汇聚政府、服务商、企业、科研机构等各类工业互联网优质资源 , 作为统一门户面向企业服务;由企业投资建设N个各类型的主题云平台 , 按照市场化模式面向企业提供服务 。
值得一提的是 , 经过一年的筹建 , 由成都市经济和信息化局指导、成都市软件产业发展中心负责建设与运营的成都市工业互联网公共服务平台在11月2日已正式上线 。 “作为四川省首个工业互联网公共服务平台 , 目前该平台已经接入电信天翼云、移动云、航天云网、浪潮、用友等多家云服务商资源 。 ”市经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道 , 该平台目前已建成政策资讯、项目申报、供需对接、企业上云、标识解析、金融服务等服务模块 , 涵盖上百类服务 , 可为企业研发设计、生产制造、仓储物流、运营管理、供应链协同等全流程提供数字化服务 。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 , 平台为成德眉资地区搭建供应链、资金链、物流、人力资源等方面的沟通渠道 , 为540家企业提供了1000多条供需信息服务 。
在日前印发的《成都市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中 , 特别将加强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列为重点任务 。 “未来的三年里 , 我们将培育多层次工业互联网平台、推动工业APP向平台汇聚、深化工业互联网平台合作 。 ”市经信局相关负责人告诉采访人员 , 例如 , 成都将大力招引工业互联网优势平台落地 , 积极培育本土平台做强做优 , 鼓励行业龙头企业向平台服务商转型;鼓励工业企业开放应用场景 , 滚动更新工业APP推荐目录 , 促进工业APP功能完善与供需对接 , 培育形成2000个面向特定行业、特定场景的工业APP等 。
企业声音
现在我们参与打造的工业大脑通过智能化数字技术 , 让沉默了几十年的工业生产数据‘开口说话’ , 我们找到了一个‘富矿’ 。 一套人工智能工业大脑的引入 , 去年帮企业节约了上千万元的成本 。 ”
——积微物联技术总监陈军
企业不用面面俱到 , 只需做自己最擅长的部分 , 然后将自己的核心能力放在平台上 , 服务其他客户 , 自己不具备的能力 , 则通过平台的第三方来提供 。 这种各家都实现专业化 , 做自己最擅长部分的模式 , 就是未来基于工业互联网的制造模式 。 ”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工业云制造(四川)创新中心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刚
用友精智互联网平台 , 是工业企业数字化技术应用的一个重要支撑平台 , 它能够帮助工业企业实现个性化定制 , 也能实现网络化协同 , 智能化的生产和服务化延伸 , 制造业向服务化转型 , 同时帮助很多工业企业实现数字化管理 。 ”
——用友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西南区总经理邵正善
对话专家
四川大学工业互联网研究院副院长、教授陈良银:
工业互联网为区域经济协同发展提供信息保障
在四川大学工业互联网研究院副院长、教授陈良银看来 , 成都工业互联网在全国来说应该处于第二发展梯队 , 仅次于一些制造产业发达的省份 , 且在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建设中占据重要位置;四川工业云制造创新联盟等产业自动化发展都为推进工业互联网的发展提供了保障 。
“工业互联网的发展可以实现整个生产供应链的信息流通 , 让数据透明 。 这为区域经济协同发展提供了基本的信息保障 。 ”谈及区域经济协同下的产业发展时 , 陈良银分析道 , 如川渝两地将推动成渝地区工业互联网一体化发展 。 两地将以新型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共建共用 , 平台资源合作互补 , 安全监管信息共享等为重点 , 推动两地产业、科技、人才、数据、生产要素等资源汇聚 , 打造成渝地区工业互联网一体化发展示范区 。
【平台|成都企业借助“工业大脑”乘势而上】本报采访人员 程怡欣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