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财经日报|李小加港交所11年:推动互联互通及上市改革 将在年底离任
作者: 邸凌月
【互联互通自开通以来 , 截至2020年12月14日 , 南向资金合计高达16956.2亿港元 , 北向资金合计达11719.53亿元 。 】
【沪深港通北向及南向交易 , 今年前三季度平均每日成交额分别创下了900亿元人民币及232亿港元的新高 , 并分别于7月7日及7月6日创下1912亿元人民币及602亿港元的单日新高 。 】
任职香港交易所集团行政总裁达11年的李小加将在年底离任 , 12月14日 , 他在媒体交流会上分享了任内对工作的一些感受 。
回顾在任期间的成就 , 李小加表示 , 这些年主要做了四件事 , 一是“连水” , 即互联互通 , 二是“换鱼” , 即市场内容的更新换代 , 三是跨界出去 , 到别的资产类别 , 到别的市场中去 , 四是让港交所的交易体系更加现代化 。 他表示 , 这四个项目都做了大量工作 , 但是每一项都还有很多的事情要做 。
李小加表示 , 退任后 , 并不会离开香港 , 更不会离开中环 , 他对香港的未来从未怀疑 , 更坚信港交所继任者未来会做得更好 。
推动互联互通、上市改革
李小加所称在任期间四项主要成就中 , 外界最为瞩目的莫过于沪深港通、债券通的互联互通机制、允许同股不同权等的上市机制改革 。
2014年4月 , 中国证监会和香港证监会正式宣布中国内地与香港股票市场互联互通机制试点 , 即沪港通 。 经过多个月的市场准备及系统测试后 , 同年11月17日 , 沪港通正式开通 。 平稳运行两年多后 , 2016年12月5日 , 深港通应运而生 。
如今 , 数据能说明这项改革的成功 。 互联互通自开通以来 , 截至2020年12月14日 , 南向资金合计高达16956.2亿港元 , 北向资金合计达11719.53亿元 。 沪深港通北向及南向交易 , 今年前三季度平均每日成交额分别创下了900亿元人民币及232亿港元的新高 , 并分别于7月7日及7月6日创下1912亿元人民币及602亿港元的单日新高 。
互联互通机制还将进一步完善 , 沪深港交易所此前已同步官宣 , 预计于2021年初将符合条件的科创板股票纳入沪深港通股票范围 , 仅限于机构专业投资者买卖 。
债券通则于2017年7月3日开通 , 通过香港与内地债券市场基础设施机构连接 , 由港交所旗下债券通公司为北向通投资者备案入市提供支持与帮助 , 境内外投资者通过“北向通”可实现在香港买卖内地债券 。
开通以来 , 境外机构投资中国债券的持债规模年均增速达40% 。 今年前11个月债券通的交易量4.365万亿元 , 日均交易量198亿元 。 其中 , 11月债券通总成交4850亿元 , 创单月历史新高 , 日均交易量231亿元 。
李小加早前曾表示 , “南向通”会是下一步的自然延伸 , 有信心债券通将来的南向通也会像北向通一样成功 。
2012年6月 , 以2B业务为主体的上市公司阿里巴巴从港交所退市 , 谋求集团整体IPO 。 李小加表示 , 2013年9月写“梦”(《投资者保障杂谈》)日志期间很难 , 因为当时港股市场的结构不允许同股不同权 。 因此 ,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IPO , 阿里巴巴居然要远走他乡 。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 审慎的程序是我们最强大的优点 , 但某一个时候也是我们最大的制约 。 我们需要改变……这些东西不变的话市场没有任何新的生命力 。 ”李小加谈及当时的阻碍时表示 , 港交所迫切需要“换鱼” 。
在其后的几年 , 李小加锲而不舍地发起了两轮港股IPO改革尝试 , 最终在2018年4月30日 , 修订后的《主板上市规则》正式生效 , 同股不同权架构公司和未盈利生物医药企业被允许在港股上市 , 新规还增加《合资格发行人第二上市》章节 , “为大中华地区申请人赴港作第二上市提供便利” 。 这场在争议中落地的改革 , 是香港市场近25年来最重大的一次上市机制改革 。
【第一财经日报|李小加港交所11年:推动互联互通及上市改革 将在年底离任】不仅如此 , 李小加还对港交所交易时间进行改革 , 延长了港交所交易时段 , 自2011年3月7日起 , 港股开盘时间与A股同步 。 2011年6月22日 , 李小加宣布人民币股票在港的招股模式将分为“单币单股”和“双币双股”两种 。 这标志着继首只人民币REITIPO(房地产投资基金IPO)以来 , 香港人民币业务发展的更进一步 。
从“中国的鱼”到“世界的鱼”
早在2010年3月4日 , 李小加上任第二年就公布了港交所《战略规划2010-2012》 , 给港交所两个定位 , 内地与国际 。 在其规划里 , 核心战略是吸引更多新上市的企业 , 核心市场及产品的增长 。 除此之外 , 港交所还要进一步拓展及扩张 , 从而保持现有地位 。
李小加在任十一载 , 其间 , 港交所曾7次荣膺全球IPO募资额桂冠 。 2020年全球前十大IPO交易中 , 京东集团、京东健康及网易均落户港交所 。
今年9月29日 , 港交所公告 , 李小加于当天通知港交所董事会其意欲提早退任 。 在董事会全面支持及同意下 , 他将继续担任港交所行政总裁及董事会成员直至12月31日 。
12月14日的网上媒体交流会上 , 谈及未来 , 李小加透露 , 离开港交所后不想打工 , 已一把年纪 , 想尝试一下不打工 。 更不会离开香港 , 在港25年 , 香港已是自己的家 , 根在这里 , 退休后也在这里 , 而且仍会在中环工作 。
即使香港经历了社会动荡和疫情下的一段困难时间 , 但李小加表示 , 自己对香港的未来从来没有怀疑过 , “杯子永远一半是满的 , 一半是空的 , 满的永远多于空的” , 需要动态地看 。 李小加认为 , 香港的定位很清晰 , 世界和内地紧密相连、不断融合 , 这是香港能够保持核心竞争力的优势所在 , 香港市场要在这一融合过程中不断做深 , 不断提高自己的韧性 , 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
李小加指出 , 近年已为互联互通打下基础 , 未来将要考虑将相关发展扩展 , 例如将机制由现货市场扩至期货市场和衍生品 , 由南下发展至北上 , 有关方面仍有很多工作需要做 , 而人民币国际化仍是大方向 。
“人民币国际化是一个大方向 , 既要有自上而下的政策突破 , 也需要自下而上的市场层面的发展 。 目前两者之间已经产生了良性互动 , 内地越来越意识到人民币国际化的迫切性 。 比如未来的新股通可以吸引全球能源国家的公司在香港发新股 , 内地投资者通过股票通投资 , 这就形成了一个天然的对冲 , 港交所正是最佳的地点 。 ”他详细解释道 。
李小加还表示 , 港交所今后在二次上市等方面仍有工作要做 , 他在任内虽“将水换了” , 但目前仍以“中国的鱼”为主 , 未来需要吸引更多外国投资者到中国香港并投资A股市场 。 将“世界的鱼”吸引到香港来 , 是未来的继任者重点工作之一 , 虽然不是短期内就可完成 , 但目前方向非常清晰 , 相信继任者未来会做得更好 。
推荐阅读
- 榜单|荣耀:Magic3至臻版获DxOMark音频总分第一名
- 系列|2021中国航天发射圆满收官!年发射55次居世界第一
- 观测|期待!新年第一天火星合月,1月4日一起去看流星雨
- 水星|期待!新年第一天火星合月,1月4日一起去看流星雨
- Disney|光明日报评迪士尼凌晨数千人排队抢购玩偶:道理何在?
- 人民日报|1月1日生效的RCEP,将带来这些重大变化!
- 技术|悦鲜活高端瓶装鲜奶市占第一 科技驱动营养再升级
- 技术|探秘AI智慧之旅,科大讯飞AI学习机研学游第一期圆满落幕
- 国家|张云涛:中国新冠疫苗研发处于国际第一方阵
- 商汤|商汤终成AI第一股:挂牌联交所后股价高开 业内人士更关注其盈利和商业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