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人们:
人说
“近乡情更怯” , 离家越近 , 我的心情就越兴奋 , 可同时也有点紧张 。 我期待自己能够以最完美的状态返回地球 , 为这次珍贵的月球之旅画上圆满的句号 。
世界上只有三个国家开展过绕月再入返回试验 , 美国、前苏联和我的先遣队员——嫦娥5T 。 我的再入返回方式是半弹道跳跃式再入返回 , 听着是不是特别高端大气上档次?后来也不知道被谁叫成了“打水漂” , 好土嘞 , 算了 , 能说明白就好 。
说到航天器返回 , 前面返回式卫星姐姐们和神舟飞船哥哥们已经积累了很多成功经验 。 可是他们都是从几百公里远的近地轨道 , 以约7.9公里/秒的第一宇宙速度返回的 , 而我要从38万公里远的月球回来 , 速度达到了接近第二宇宙速度的11公里/秒 。 要让这奔逸绝尘的我慢下来 , 可是个大难题 。
五院轨道设计团队太有才了 , 想到了借助大气层解决速度问题(是玩打水漂产生的灵感吗?回去我得问问他们) 。 我的返回器先是高速落入大气层 , 滑行一定距离后 , 凭借大气层的升力再次升高 , 在升高过程中 , 受大气阻力影响 , 速度会进一步降低 , 在降到第一宇宙速度以下时 , 第二次在大气层下落 , 然后就能以类似神舟飞船哥哥的过程返回地球了 , 这个过程咱可就轻车熟路了 。 为了这“两落一升” , 家人们模拟了上百万条飞行路线 , 还派出了嫦娥5T进行验证 , 可见技术难度之大 。 现在轮到我亲自上场了 , 你们等着看我的表现吧 。
说到这 , 想起了你们信中提及 , 有太多人为了我能平安旅行而拼搏努力 。 我在飞行的时候还真是认真数了数:
热控团队给我结实的肌肤;
太阳翼团队给我美丽的造型和稳定的能源;
月表采样团队给我灵巧的手臂;
着陆缓冲机构团队给我强壮的大脚;
钻取子系统团队给我探究月宫更深层的“金刚钻”;
轨道团队给我清晰的航行地图;
AIT 团队为我进行系统集成和全面体检;
GNC团队给我最强大脑和自立自强的底气;
CMOS相机研制团队给我善睐明眸;
防热涂覆团队为我高速穿越大气层打造更安全的屏障;
微波测距测速敏感器团队为我轻盈降落月球表面“探路”;
交会对接微波雷达团队帮我顺利完成交会对接实现月壤转移……
真是太多了 , 还是等我到家以后再细细道来吧 。 感谢亲人们 , 你们才是真正的明星!
被你们精心呵护的嫦娥五号
2020年12月15日
【地球|嫦娥五号第11封家书:透露很多“打水漂”再入地球大气层返回细节】
文章图片
推荐阅读
- 样儿|从太空看地球新年灯光秀啥样儿?快看!绝美风云卫星图来了
- 地球|没有了人类,地球气候环境会怎样|澎湃问吧年度盘点(上)
- 地球|马斯克否认“星链”占用地球空间轨道:能容纳数百亿颗卫星
- SpaceX|马斯克否认“星链”占用地球空间轨道:能容纳数百亿颗卫星
- Hlse|地球最致命时期也“最臭”
- 生物地球化学过程|我国科学家发现第五条甲烷产生途径
- IT|中国高铁运营里程突破4万公里:可绕地球赤道一圈
- 人物|马斯克否认星链卫星挤占太空空间:地球低轨道能容纳几百亿颗卫星
- 地球|爱德华·威尔逊去世:20世纪“蚁人”是如何诞生的
- 来自|来自地球,向往火星:年度人物马斯克的“移民外星梦”,竟然来自这个“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