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创新对科技发展及产业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
【国际|科技创新合作加强 江苏国际“朋友圈”越来越大】近年来 , 我省围绕产业升级发展需求 , 积极探索国际创新合作模式 , 广泛配置全球创新资源 , 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走在了全国前列 , 为我省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
在最近举行的“中国·江苏第七届国际产学研合作论坛暨跨国技术转移大会”(以下简称“跨国技术转移大会”)上 , 我省与国外政府及机构签署了3项国际创新合作备忘录 , 为持续扩大开放创新打下良好局面 。
引入国外高校院所建国际合作载体
“工厂人员还未到位 , 但是订单已经到了 。 ”中韩产业技术创新研究院总经理杜晓晶说 , 自去年11月成立以来 , 研究院已成功引进了两家韩国高科技企业 , 虽然在全球疫情的大环境下 , 所有工作只能在线上进行 , 但是他们与江苏合作的意愿非常坚决 。
江苏与韩国一流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合作正在加码 。 在“跨国技术转移大会”上 , 省科技厅、苏州工业园区与韩国电子通信研究院、韩国科学技术院、韩国成均馆大学签署了共建中韩(江苏)联合创新研究院的备忘录 。
“这次签约开创了国外一流高校院所‘组团’来苏共建创新合作联合体的新模式 。 ”省科技厅对外合作处负责人说 , 中韩双方将充分运用这一国际产业技术创新合作载体 , 推进科技、教育创新领域更深层次的国际合作 。
“江苏是制造业大省 , 产业方向与韩国这三家高校院所的优势学科相匹配 , 并且有着丰富的对外合作经验和开放灵活的合作模式 , 科教资源和人才储备也能够支撑韩国的高科技企业前来发展 。 ”杜晓晶有信心把研究院做成韩国对华合作的总部 , 未来还将汇集更多的韩国科研力量在这个平台上 。
其实 , 引入国外一流高校院所建设国际产业技术创新合作载体 , 早已成为我省配置国外优质创新资源的重要方式 。 近年来 , 我省先后引进建设了新加坡国立大学苏州研究院、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苏州先进研究院、英国牛津大学高等研究院(苏州)、剑桥大学—南京科技创新中心等一批国际化的技术开发与技术转移转化载体 , 推动江苏产业创新需求与国际优质创新资源就近对接 。
作为首家世界一流大学在华开设并自主运营的研究院 , 新加坡国立大学苏州研究院创建10年来 , 已成为江苏对外合作的重要窗口 。
“目前研究院有40多位项目负责人 , 均来自世界名校;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孵化高科技企业80余家 , 有的已成为苏州市准独角兽企业 。 ”新国大苏研院院长周志颖教授表示 , 除了“引进来” , 研究院还注重带着江苏的先进技术“走出去” , 为江苏对外科技合作找准国际落脚点 。
“牛津大学用6年时间慎重考察 , 才将首个海外研究院设在江苏苏州 , 是因为这里已经有着非常好的国际合作生态圈 。 ”牛津大学高等研究院(苏州)总经理何胜莲说 , 研究院由来自牛津大学数理学部的15位教授担任首席科学家 , 揭牌成立2年来 , 孵化的第一个公司已在英国成立并被成功收购 。
打造政府间国际创新合作园区
“国外有大量的优质科技资源 , 能开展合作的就尽量合作 。 ”省科技厅对外合作处负责人说 , 近年来江苏采取了一系列对外科技交流与合作的措施 , 国际“朋友圈”进一步扩大 。
不久前省科技厅与斯洛伐克创新与能源署签署了关于设立产业研发合作计划的备忘录 , 这是江苏与国外政府建立的第8个产业研发合作机制 。
开创性地与国外政府联合建立政府间创新合作机制 , 已成为推动产业创新国际化的“江苏模式” 。 此前 , 我省已与以色列、芬兰、英国、捷克、挪威、加拿大安大略省、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等7个国家或地方政府建立了产业研发合作共同资助机制 , 为企业开展对外创新合作提供了稳定优质的合作渠道 。
行动自如的下肢智能康复训练机器人 , 在中国以色列常州创新园的展厅里格外引人注目 。 “借助于以色列Meditouch先进的柔性运动控制技术以及智能传感互动技术 , 我们做了产品技术升级 , 机器人下肢步态训练系统在使用过程中不再步态僵硬 。 ”江苏璟和技创机器人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阳说 , 在中以常州创新园的协助下 , 公司解决了技术难题 , 未来将和以色列在残疾人出行、认知障碍、听力障碍等多领域开展合作 。
“在园区成立以前 , 想要跟AVT公司合作 , 几乎是不敢想的事情 。 ”征图新视(江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行政总监蒋媛媛说 , 以色列的AVT公司是全球最领先的印刷质量检测设备供应商 , 经园区牵线搭桥 , 征图新视得以顺利达成合作 , 双方研制的第一款产品即填补了我国在该领域的技术空白 , 产品上市仅3个月 , 就实现销售3000多万元 。
早在2008年 , 我省就在全国率先与以色列联合建立产业研发合作计划 , 截至目前江苏—以色列产业研发合作计划已支持16轮、60多个合作项目 , 双方政府部门共投入支持经费1亿多元人民币 , 有力地推动了双方企业在电子信息、生物医药、能源环境等领域的技术交流与研发合作 。 在双方形成紧密合作关系的基础上 , 中以两国政府共建的首个创新园落户江苏常州 , 成为深化江苏与以色列合作关系的重要平台 。
推动跨国公司融入江苏创新生态
阿斯利康、松下、菲尼克斯电气、西门子、SK海力士……在近日省科技厅与省商务厅联合组织的跨国企业创新合作专场交流会上 , 多家知名跨国企业代表交流发言 , 表达了积极融入江苏创新生态 , 与江苏加强创新合作的强烈意愿 。 这是近年来江苏首次举办类似活动 , 吸引了在江苏投资的跨国企业及江苏高校院所、企业、园区等单位的代表约100人与会 。
在同期举行的“跨国技术转移大会”上 , 省科技厅与阿斯利康签署了关于开展创新合作的备忘录 , 致力进一步推动知名跨国企业的全球化创新网络优势与江苏创新创业需求紧密结合 。 这是近几年来省科技厅首次与跨国公司签署此类协议 。 而在此前 , 阿斯利康已与无锡合作共建国际生命科学创新园 。
“创新园是阿斯利康全球创新孵化加速模式落户中国大陆的第一站 。 ”阿斯利康中国副总裁、数字化与商业创新部负责人徐晶表示 , 将借助公司的全球网络把创新资源引入中国 , 使创新园成为海内外生命科学创新力量深耕中国市场、链接全球市场的首选平台 。
创新园已于今年4月正式投入运营 。 面临疫情挑战 , 创新园从未中断海内外交流 , 积极引进创新力量 , 多维度赋能企业发展 。 目前已有UST、百试达、零氪科技等30家海内外创新企业与合作方签约入驻创新园 。
为链接更多国际创新资源 , 江苏探索打造多个品牌活动 , 营造推动企业开放创新合作的良好氛围 。 2008年以来省政府会同科技部成功举办了七届“中国·江苏国际产学研合作论坛暨跨国技术转移大会” , 大会已成为国内层次高、规模大、影响广的国际产学研合作平台 。 此外 , 每年还与重点合作国别的合作伙伴在境内外共同举办20多场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对接洽谈活动 。 特别是今年以来 , 积极应对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影响 , 在全省组织开展了“2020春风暖企行动”共10场跨境线上技术项目对接交流活动 。 “下一步 , 我们要继续扩大国际‘朋友圈’ 。 ”省科技厅对外合作处负责人表示 , 江苏将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 , 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层次加强对外科技合作与交流 。 (蔡姝雯)
推荐阅读
- 项目|常德市二中2021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再获佳绩
- 国家|2022上海国际热处理、工业炉展览会
- 科技创新平台|云南:打造世界一流食用菌科技创新平台
- 国际|微创血管介入手术机器人获国际创业大赛冠军,获价值千万元奖励
- 机器人|微创血管介入手术机器人获国际创业大赛冠军,获价值千万元奖励
- 电子商务|国际品牌崛起 亚马逊在全球购物应用安装量中下滑至第四位
- Hotel|向光前行,点亮未来 -- 2022上海国际商业及工程照明展
- 国家|张云涛:中国新冠疫苗研发处于国际第一方阵
- 医疗|数坤科技与美年健康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 国际|第23届高交会线上线下共享科技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