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信通院:5G+金融大有可为,建议龙头企业共同制定应用标准

今年以来 , 5G网络建设呈现明显加速趋势 , 而5G在金融业的应用前景也被广泛关注 。
“5G与金融业的融合应用 , 一方面将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水平、促进普惠金融发展 , 另一方面将加速金融移动化、线上化迁移 , 助力金融业数字化转型 。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在12月15日发布的《“5G+金融”应用发展研究报告》(下称“报告”)中表示 。
根据全球移动通信系统协会(GSMA)统计 , 截至2020年9月 , 全球5G用户总数超过2亿 , 其中 , 中国用户超过1.6亿 , 预计2025年将超过9亿 。 基站方面 , 截至今年9月底 , 我国已累计开通5G基站超69万 , 覆盖全国地级以上城市 , 已初具规模 。
在5G赋能的诸多行业中 , 金融业高度关注5G技术应用 。 一方面金融机构希望抓住5G应用窗口期 , 积极合规创新 , 探索新业态和新模式 , 提前应对可能带来的周期性发展机遇;另一方面 , 新冠疫情影响下 , 金融业数字化转型加速 , 都要求金融业积极利用5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 , 不断提升自身数字化发展能力 , 实现高质量转型发展 。
报告认为 , 5G会提升金融感知能力 , 将带来更广泛的金融感知对象、更全面的金融感知流程、更丰富的金融感知数据 。 在核心能力支持下 , 金融创新工具、风控能力、运营成本、渠道触点、业务流程等要素都将得到明显升级 , 最终服务于监管部门、金融机构和金融用户三类主体的各层需求 。
报告还重点分析了“5G+动产融资”、“5G+智能客服”、“5G+保险定价”、“5G+智能理赔”等八大典型应用场景 。
参与报告编写的众安保险金融科技研究院相关负责人举例称 , 在智能理赔场景下 , 车主遇险后可进入APP或小程序实时视频连线客服 , 通过在 5G环境下融合视讯技术 , 配合丢帧补时和直播技术等 , 远程完成从报案、查勘、定损、交单、理算到核赔、结案的整个传统车险理赔流程 , 获得快速的智能定损及理赔打款服务 。
【建议|信通院:5G+金融大有可为,建议龙头企业共同制定应用标准】
建议|信通院:5G+金融大有可为,建议龙头企业共同制定应用标准
文章图片

报告认为 , 作为典型的数据密集型行业 , 保险行业的智慧时代已经来临 , 行业形态持续重塑 , 5G时代将给保险业注入创新活力和服务价值 , 在多样化场景定损、理赔、防灾防损等环节都带来巨大的应用空间 。
不过 , 报告同时分析称 , 5G与金融行业融合应用还面临着硬件采购维护成本偏高、5G网络覆盖率有待提升等问题 , 部分中小金融机构技术能力、硬件投入不足 , 对5G保持观望态度 。
此外 , 行业还面临金融场景下的5G应用标准研究欠缺、金融业对5G带来的赋能价值挖掘不够等挑战 。 5G与金融业融合应用过程是也是5G与云计算、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新一代技术融合应用于金融业并最终应用于实体经济的过程 , 技术研发和标准制定需多重要素共同推进 。
报告呼吁 , 推出针对性减税降费优惠政策 , 调动企业积极性 , 引导更灵活的投融资方式进入5G与金融业融合应用领域 。 同时 , 应发挥运营商、银行、保险、证券等各领域龙头企业的带头作用 , 通过龙头企业之间合作共建的5G+金融应用示范 , 广泛进行市场教育 , 形成共性方案 , 推动规模化复制 。 同时 , 应鼓励ICT(信息通信技术)企业、金融企业和垂直行业龙头企业开展联合研发 , 支持技术标准验证 , 实现跨行业、跨产业行业共同制定5G+金融标准 , 鼓励国内企业积极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 , 推动我国5G+金融业自主创新的研究成果进入国际标准 。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 ,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 , 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 。 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 , 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 , 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 。 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
文章作者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