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日凌晨 , 嫦娥五号返回器在预定地点着陆 。
采访人员从航天科工二院206所获悉 , 该所研制的搬运外骨骼助力搜索回收分队成功完成返回器搜索回收任务 。 任务中 , 两名搜索回收队员身穿外骨骼携带多套搜索设备 , 从直升机降落点快速机动至返回器着陆点 , 穿上搬运外骨骼后 , 原本需要两人共同搬运的设备 , 只需一人即可单独完成 。
本文图片
图为搜索回收人员穿戴搬运外骨骼执行回收任务
随后 , 搜索回收人员身穿外骨骼在嫦娥五号返回器旁插上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 , 为整个“嫦娥五号”探月回收任务收官划上圆满句号 。 此外 , 搬运外骨骼还协助搜索回收分队在返回器周边快速搭建应急通讯、照明及电力保障体系 , 确保搜索回收任务快速、安全、高效完成 。
本文图片
图为搜索回收人员穿戴搬运外骨骼进行夜间回收作业演练
时值寒冬 , 返回器着陆点位于四子王旗的野外 , 气温逼近零下30摄氏度 , 着陆点覆盖着10多厘米厚的积雪 , 而凌晨时分的漆黑夜色也为搜索作业也带来了诸多不便 。 直升机到达着陆点附近后 , 搜索回收人员携带搜索、通讯等设备快速机动至指定地点 , 部分人员携带的设备重达40公斤 , 需两人协作搬运完成 , 而在零下30摄氏度的雪夜荒原 , 低温严寒与极限负重对搜索人员的体力消耗带来挑战 , 此刻 , 搬运外骨骼派上了用场 。
本文图片
本文图片
据介绍 , 本次参加“嫦娥五号”搜索回收任务的两套搬运外骨骼包含上肢助力模块和下肢助力模块 , 负载能力达50公斤 。 通过电动直驱助力模块及智能步态分析算法 , 配合人体上下肢关节发力 , 降低人体能耗 , 为穿戴者提供上肢臂力、腰肌及臀大肌助力 , 帮助穿戴者承担更大载荷 , 有效降低了手臂、腰臀等部位的疲劳感 , 适用于复杂地形下的重物握持及搬运 。
此外 , 搬运外骨骼可智能感知穿戴者肢体行为 , 并自适应实时调节输出助力的大小、快慢 , 其结构轻巧 , 穿脱方便 , 人机交互顺畅友好 , 穿戴者的复杂运动行为不受限 , 其模块化的设计构造 , 便于在应急状态下快速维护 。
本文图片
搬运外骨骼图片(航天科工二院提供)
来源:环球时报-环球网 , 采访人员:刘扬
【钢铁侠|中国“钢铁侠”接“嫦娥”回家】本期编辑:胡程远、赵雅娇
推荐阅读
- 最新消息|中围石油回应被看成中国石油:手续合法 我们看不错
- 系列|2021中国航天发射圆满收官!年发射55次居世界第一
- 微信|微信支付“九宫格”全面支持开通中国银联云闪付
- IT|全球汽车行业价值两年突增至3万亿美元 中国电动车企立大功
- 运载火箭|2021中国航天发射次数首破50
- 孙自法|中国科技馆“智能”展厅携多款机器人亮相 喜迎新年和人机共融时代
- 观众|中国科技馆“智能”展厅携多款机器人亮相
- 观众|古筝机器人现场演奏,32件展品亮相中国科技馆“智能”展厅
- 疫苗|中国生物:全球首支获批使用二代新冠疫苗将在阿联酋用于序贯接种
- 风险|筑牢安全线 打造防护堤 中国移动为5G业务发展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