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航天科技十一院FD-16风洞年度吹风试验实现历史性跨越记

近日 , 随着航天科技集团十一院2所4室FD-16风洞消音塔的轰鸣声渐渐平息 , FD-16风洞今年第200次吹风试验取得圆满成功 , 开启了新篇章 。

年度|航天科技十一院FD-16风洞年度吹风试验实现历史性跨越记
文章图片

风洞运行人员进行试验 。刘冠乔 摄
吹风试验次数从2018年的95次到2019年的169次 , 再到今日的200次 , FD-16风洞一步一个脚印 , 实现了试验次数和经济产值双突破 。
脚踏实地 自主创新解难题
据了解 , FD-16风洞是国内一流1.2米量级风洞 , 由于其空间大、流场品质高 , 受到一些用户的关注 , 越来越多的特种吹风试验任务在该风洞中开展 。 无论在试验技术上 , 还是在物理问题认识上 , 这些特种吹风试验对十一院2所4室团队而言都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
针对FD-16风洞试验复杂的难题 , 2所4室员工迎难而上 , 勇于攻坚 。
“拿到这个课题 , 我们首先查阅相关文献 , 了解之前是否有人做过类似试验 。 在得知并无经验可以借鉴后 , 我们从机械原理方面重新设计了模型 , 与客户交流思路 , 经过多轮迭代 , 形成最终方案 。 ”该项目负责人叶瑞透露 。
草蛇灰线 , 伏延千里 。 该所4室员工首先从试验原理出发 , 找寻试验过程中最基本的构成元素 , 并对每个元素提出对应的解决方案 , 最后将众多解决方案有效整合在一起 , 从而破解了难题 。
截至目前 , FD-16风洞已完成吹风试验项目18项 , 其中包括高空低密度微小气动力试验、喷流对流场结构影响试验等 , 这些难度较高的试验项目在国内几乎都是首创 。 可以说 , FD-16风洞完成的这200次吹风试验具有非常高的含金量 。
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 , 4室在上级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的指导下 , 实施行之有效的管控举措 , 较早地实现了安全有序复工复产 , 确保疫情防控和科研生产两不误、双胜利 。
在采取充分的防疫保护措施后 , 4室根据吹风试验需求 , 精细科研生产规划 , 实行“因需到岗”制度 , 组建了科研生产突击队 , 保障复工复产后的科研生产 , 并有的放矢地组织员工灵活上岗 , 在保证风洞吹风试验有序进行的前提下 , 尽量减少人员聚集 。
在新冠肺炎疫情最为严峻的2月~4月期间 , 4室完成吹风试验模型设计10余套 , 完成吹风试验65次 , 为11月10日吹风试验突破200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
多措并举 精细管理提效能
自2020年以来 , 4室积极部署实施成本控制工程 , 以“降本增效”为基本思路 , 从提升管理创造价值能力、降低科研成本、优化人工成本、提升工作效率等方面落实成本控制工程各项措施 。
“居安思危 , 有备无患 。 要想实现风洞试验次数和经济产值双突破 , 就要从试验设计的根本出发 , 从源头控制风险的发生概率 , 减少无效吹风试验 。 ”4室主任陈星说 。
为此 , 4室严格执行吹风试验方案评审制度 , 提高设计质量 , 减少了模型装配过程中的修改和加工 , 显著降低了二次成本 。
同时 , 4室提出首次吹风试验确认制度:在项目负责人、组长以及主管领导三方确认无误后 , 风洞方可进行首次吹风试验;当试验中出现无效车次时 , 课题负责人与运行人员共同分析原因 , 杜绝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
【年度|航天科技十一院FD-16风洞年度吹风试验实现历史性跨越记】通过一系列举措 , FD-16无效吹风试验次数明显减少 , 无效占用风洞时间显著缩短 。 对于FD-16风洞这样的大型设备设施而言 , 正是有了层层把控 , 环环落实 , 吹风试验最终得到有效保障 。
在FD-16第200次吹风试验结束后 , FD-16风洞总设计师孙勇堂在试验现场感慨地说:“作为这座风洞往日的建设者和今日的管理者 , FD-16风洞年度首次实现200次吹风试验 , 实现了从设计建设到工程应用的历史性跨越 , 这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 , 我由衷地感到欣慰和自豪 。 ”
同时 , 孙勇堂勉励4室团队向着更高的目标进军 , 围绕FD-16风洞开展技术创新和能力提升 , 进一步巩固国内行业地位 。 “未来FD-16风洞必将在气动试验领域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 ”他说 。 (陈星 纪锋 曾得强) 来源:航天科技网站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