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集成电路技术将如何发展?这场在上海举办的圆桌会议畅想方向


发展|集成电路技术将如何发展?这场在上海举办的圆桌会议畅想方向
文章图片

院士圆桌会议现场 。 市科协杨浦东供图
集成电路技术将如何发展?
12月17-18日 , 以“自立自强 , 在危机中育新机”为主题的2020中国(上海)集成电路创新峰会在上海科学会堂举行 。
17日8点30分 , 以“新时期的集成电路”为主题的核心论坛院士圆桌会议上大咖集结 , 分享集成电路产业的真知灼见 。
在主旨报告中 ,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01)专家组总体组组长、清华大学微电子研究所所长魏少军对集成电路未来的发展 , 从器件架构创新 , 集成技术创新、芯片架构三个层面做了全面阐述 。
魏少军指出 , 器件结构的选择将成为未来竞争的制高点 , 架构创新引领计算领域的变革 , 微纳系统集成技术将开辟摩尔定律的延续新路径 , 未来10年 , 面临器件结构的更新变革和系统集成的演进 , 能不能掌握发展的主动权就是其中的关键 。

发展|集成电路技术将如何发展?这场在上海举办的圆桌会议畅想方向
文章图片

【发展|集成电路技术将如何发展?这场在上海举办的圆桌会议畅想方向】峰会现场 。
长三角区域集成电路发展如何规划与协同?
围绕这个议题 , 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学微纳电子学院院长吴汉明指出 , 长三角是中国集成电路产业基础最扎实、产业链最完整、技术最先进的区域 。 长三角区域发展一定要充分注意差异性 , 上海在材料、装备、工艺等领域都应当作为龙头牵引;江苏的集成电路封装技术在国内处于引领地位;浙江的数字经济在全国出于领先地位 , 数字经济引领下设计和制造的高度融合是浙江的长项 。
在吴汉明看来 , 长三角集成电路产业现有条件、发展前景、人才资源都是非常具有优势 , 各地应以各自之所长积极联动 , 从芯片设计、芯片制造、封装测试、设备制造和关键材料等全产业链差异化布局 , 释放产业集聚效应 。
在谈到集成电路人才培养话题时 , 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院长王建宇表示 , 目前“集成电路”成为了一级学科 , 对人才培养有利 。 从人才培养角度来讲 , 不要总盯论文 , 要重实践 , 这点很重要 。
圆桌会上 , 上海华虹(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张素心则从企业的角度给出思考 。 他认为 , 产业链的创新不一定只限定于先进工艺的迭代 , 而是一直在解决具体的应用问题 。 广泛的需求导致产能供应链碰到障碍 , 本身就说明产业链在不断地解决问题 , 找到新的应用和需求 , 提供后续产能保障 。
(本文来自澎湃新闻 , 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