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科技|空头支票公司正在寻找亚洲科技独角兽
文章图片
图1/1
据报道 , 今年席卷华尔街的新一轮融资热潮似乎将在亚洲掀起 , 超过12家特殊目的收购公司(SPACs , special purpose acquisition companies)正在寻找准备上市的快速增长的科技公司 。
SPACs是在交易所上市的空壳公司 , 通过首次公开募股(IPOs)筹集资金 , 并以较短的上市时间吸引公司与之合并 。 这种业务方式今年已经在美国筹集了创纪录的700多亿美元 , 使其成为2020年华尔街最热门的投资趋势之一 。
从事融资和并购业务的银行家、律师和投资者表示 , 亚洲有大量做好IPO准备的科技独角兽公司可能会加快行动 。
香港小超人李泽楷(Richard Li)、风险投资家彼得?泰尔(Peter Thiel)、新加坡医疗保健企业家辛大伟(David Sin)以及前对冲基金经理乔治?雷蒙德?扎吉(George Raymond Zage)都在SPACs越来越多的支持者之列 。
“如今 , 在亚洲 , 没有一个对话是不谈论SPACs的 。 东南亚是一个重点市场 , 因为这里高增长科技企业数量众多 , ”野村证券(Nomura)东南亚投行业务主管布塔尼(Sarab Bhutani)表示 。
很多知情的银行家和律师表示 , 许多SPACs正在与东南亚的科技、医疗保健和金融科技初创企业举行谈判 。
他们说 , 叫车服务和食品配送巨头Grab和Gojek以及电子商务公司Bukalapak都已经被接触过 , 或者是成为了SPACs的目标 。
Grab和Gojek拒绝评论 , Bukalapak也没有回复媒体的置评请求 。 运营东南亚最大在线旅游应用的Traveloka对媒体表示 , 将很快上市 , 并就与SPAC合并这一选项进行评估 。
软银集团的愿景基金也在寻求通过这种业务方式筹集5.25亿美元 。
聚焦东南亚
上个月 , 扎吉领导的一个SPAC公司筹集了2.76亿美元 , 而李泽楷和传奇投资人彼得·泰尔支持的Bridgetown Holdings公司 , 正考虑与印尼电商巨头PT Tokopedia进行合并 。 Bridgetown Holdings今年5月在开曼群岛成立 , 实质为SPAC , 在上市前完全没有任何实质的商业运营 , 甚至连与目标收购对象的商业洽谈都没有 。 如今Bridgetown的目标是希望成为专注于东南亚地区的最大SPAC 。
布塔尼表示:“东南亚多数成长型企业都知道SPAC的策略 , 并热衷于探索与SPAC合并 。 ”
SPACs被称为“空白支票”公司 , 因为它们的投资策略往往宽松且具有投机性 。
通常情况下 , 它们只需四到五个月就能收购实体公司 , 寻找目标的最长期限为两年 , 否则它们将把所有资金返还给公众股东 。
“亚洲的目标主要是在东南亚和科技行业 。 东南亚公司的IPO经验较少 , 因此更愿意接受SPAC , ”私募股权公司Canyon Bridge的合伙人Peter Kuo对媒体说 。
Canyon Bridge牵头了1.15亿美元SPAC的上市 , 该公司瞄准美国科技行业 , 尤其是电动汽车制造商 。
亚洲的银行家预计 , 未来几年 , 通过所谓的“去SPACs化”过程 , 新的SPACs合并或收购目标时 , 将出现一波并购浪潮 。
“亚洲有200家独角兽公司 。 去SPACs化将从那些高增长企业开始 , ”花旗香港企业和投资银行团队主管拉斯科夫斯基(Christopher Laskowski)本月在一次网络研讨会上表示 。
拉斯科夫斯基说:“我可以预见 , 在未来的某一时刻 , 它将转变为一个更广泛的行业现象 。 ”
目前 , 随着散户投资者充分利用前所未有的市场流动性 , 在今年的IPO之后 , 亚洲公司估值翻倍的公司数量达到创纪录水平 。
【新浪科技|空头支票公司正在寻找亚洲科技独角兽】“由于亚洲有很多公司等待上市 , 他们可能会将SPACs作为IPO之外的另一种选择 。 我能想象会有更多这样的事情发生 , ”贝恩资本( Bain Capital Private Equity)驻香港董事总经理竺稼(Jonathan Zhu)表示 。
推荐阅读
- 产品|泰晶科技与紫光展锐联合实验室揭牌
- 空间|(科技)科普:詹姆斯·韦布空间望远镜——探索宇宙历史的“深空巨镜”
- 相关|科思科技:无人机地面控制站相关设备产品开始逐步发力
- 机身重量|黑科技眼控对焦23年后回归,升级! 江一白解读EOS R3
- 公司|科思科技:正在加速推进智能无线电基带处理芯片的研发
- 项目|常德市二中2021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再获佳绩
- 视点·观察|科技巨头纷纷发力元宇宙:这是否是所有人的未来?
- 技术|聚光科技旗下临床质谱仪获批医疗器械注册证
- 视点·观察|科技股连年上涨势头难以持续:或已透支未来涨幅
- 视点·观察|科技行业都在谈论“元宇宙”,可是它还不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