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点·观察|科学能否解决贫困问题?( 三 )


但在其他许多人、特别是右翼人士看来,基本收入的概念不喾于一种诅咒 。抛开政府如何提供这笔资金不谈,许多人认为随意发钱会降低人们工作的积极性、让人觉得即使做出错误选择也会得到奖励、形成一种依赖型文化、还会变相鼓励人们将到手的每一分钱都挥霍殆尽 。
不过从循证决策的角度来看,基本收入的影响可以通过数据来评估,目前已经有了大量针对这一方面的研究文献 。例如在2017年,经济学家伊娥娜·马里内斯库分析了大量在北美背景下发放基本收入的随机对照试验和自然实验 。其中包括上世纪70年代美国和加拿大试行的“负所得税”项目、从80年代开始向居民发放石油分红的“阿拉斯加永久基金”项目等等 。在2019年发表在《经济学年度评论》上的一篇论文中,研究人员还考察了发展中国家一些类似于基本收入的倡议项目,比如伊朗政府在2011年停止食品燃料补助后推行的全国现金转移支付计划 。2020年,斯托克顿市在基本收入实验开展满一年后发表了一篇中期报告,由田纳西大学和宾夕法尼亚州大学的独立研究人员编撰而成 。
视点·观察|科学能否解决贫困问题?
文章图片

图4:芬兰在2017至2018年期间开展的一项基本收入实验发现,获得补助金的受助人的经济安全感比对照组要强,在就业天数、生活满意度、以及抑郁感这几项上的得分都比对照组略高一些 。

这些研究的结果可谓惊人地一致 。当然,正如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经济学家保罗·尼豪斯指出的那样,当你对结果已有预设时,“就很容易找到能够佐证你观点的故事” 。也的确有人会将每一分钱挥霍在酒精、毒品和烟草等诱惑上 。但尼豪斯指出,从研究数据的整体情况来看,这类人只是少数例外,并非普遍现象 。尼豪斯和同事们发现,即使是经济状况最差的群体,也会将大部分补助金用在食物、住所和教育上,甚至有人会将这笔钱用来创业 。
还有一些研究显示,与未得到补助金的对照组相比,补助金受助人的就业率甚至更高,也许是因为当他们的经济状况更稳定时,更容易出外寻找工作 。(马里内斯库指出,50年前推行的负所得税项目是导致就业率下降的少数几个例子之一,但即使在这个项目中,下降率也几乎不具备统计学意义 。)并且据受助人表示,他们的营养、健康和教育水平都得到了显著改善 。
但尼豪斯补充道,目前还几乎没有一项实验对基本收入的概念开展过严格考察,主要因为其研究范围有限 。有些研究“只考察了部分个体,而非整个社区” 。那么如果社区里的所有人都得到了这笔基本收入,情况是否又会有所不同呢?还有些研究中,“补助金发放时间只有一两年,并非长期补助 。”如果人们得知在接下来10年中、自己的基础需求都可以得到解决,花费习惯是否又会有所改变?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