墓地|“小河公主”来源之谜( 三 )


【墓地|“小河公主”来源之谜】墓地|“小河公主”来源之谜
文章图片

吉林大学考古学院博士研究生张乃凡换上连体防护服 , 端着一盆古动物材料 , 里面有一根粗壮弯曲的来自小河墓地的牛角 。 新京报采访人员 陈杰 摄
由于这些古代遗骸太珍贵了 , 采集样本的原则是尽可能少破坏或者不破坏 , 比如头骨 , 先用三维的方法进行定位 , 再进行取样 , 在颅底用很细的钻头提取一点材料 , 头骨放回去以后 , 外观上看不出来 。
去年崔银秋团队开始对部分样本尝试无损取样 , 把牙齿直接浸泡在裂解缓冲液里 , 把最外面那层里的古DNA溶解释放出来 , 牙齿除了颜色变白形态基本没有变化 。 但这种新方法能拿到古DNA , 但量不一定足够 。
采访人员了解到 , 整个古DNA测序流程要分别在两处实验室完成 。 吉大古DNA室按照古DNA研究的国际规范 , 分为PCR(指生物学的聚合酶链反应)前和PCR后两部分 , 两部分采取物理隔离分别位于两个建筑中 , PCR前的流程在校园外的文科楼里进行 , PCR后的工作在校园内生命科学院的楼里开展 。 两楼相距有15分钟的步行路程 , “这样可以有效阻断生科楼里充满了现生人群DNA气溶胶的环境 , 等到古DNA的量被扩增后 , 就可以跟现代DNA一样进行处理 。 ”崔银秋说 。
“小河”传奇
“2003年的10月 , 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的伊弟利斯所长来电话邀请我带着学生去小河墓地做干尸和古人骨体质人类学鉴定 , 我就很兴奋了 , 因为小河墓地对我们来讲是可望不可及的考古遗址 , 2000年它被重新发现之前 , 小河墓地在世界考古界中名气就很大 , 引人注目!” , 朱泓说 。
小河墓地位于罗布泊地区孔雀河下游河谷南约60公里的罗布沙漠中 , 东距楼兰古城遗址175公里 , 西南距阿拉干镇36公里 。 墓地整体由数层上下叠压的墓葬及其遗存构成 , 是平缓的沙漠中突兀而起的一个椭圆形沙山 。 沙山高出地表7.75米 , 面积2500平方米 。 沙山表面矗立着各类木柱以及木栅墙 。
“世界上出土干尸最多的墓葬”;“这个墓地给人一种最阴惨可怕和难以置信的感觉!”; “整个墓地犹如一个插满了筷子的馒头”……这些是小河墓地最初留给考古学者和媒体的印象 。 而小河墓地的发现史本身也充满了传奇 。
据相关史料 , 1910年到1911年间 , 生活在这片区域的罗布猎人奥尔德克发现了这座时人传说“有上千口棺材”的墓地 , 1934年瑞典考古学家贝格曼邀请奥尔德克担任寻找这座墓葬的向导 。 贝格曼和奥尔德克沿着孔雀河向南分支出的一条小河道南行 , 这条无名小河道被贝格曼随口称之为“小河”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