墓地|“小河公主”来源之谜( 六 )


2011年 , 经过多年研究 , 吉林大学生科院高级工程师李春香通过一代古基因测序技术得出的成果 , 发表了小河人群母系遗传多样性研究论文 。 论文显示:距今4000年前 , 最早到达新疆塔里木盆地东部地区的人群可能是来自南西伯利亚或其西部的东西方混合人群 , 随后不断有新的人群加入进来 。 其中 , 西北部或是北部人群对塔里木盆地东部的影响更大更早 , 而西部和东部人群的影响相对较小 , 并且很可能是间接的影响 。
论文还推测小河的黄牛可能随着早期人群由西向东迁徙最先到达新疆地区 , 然后继续向西北-中原传播 。 对小河墓地那些草编小篓里装的麦粒和粟粒进行古DNA分析 , 证明了新疆在欧亚大陆东西部的农业传播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桥梁作用 , 小河是黍由东向西传播 , 小麦从西往东传播的中心的节点 。
但是这些结论仍然回答不了小河早期人群的起源以及塔里木盆地人群迁徙及交流的具体情况 。 2012年以后 , 崔银秋团队开始尝试使用新一代基因测序对新疆人群的基因组进行分析 , 二代测序技术具有低成本、99%以上的准确度的优势 , 1次可对几百、几千个样本的几十万至几百万条DNA分子同时进行快速测序分析 。
墓地|“小河公主”来源之谜
文章图片

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体质人类学朱泓教授 。 新京报采访人员 陈杰 摄
“一代的原理是基于双脱氧法进行 , 一次测一条 , 是对特定片段进行测序 , 二代的原理是边合成边测序 , 测出混合的所有基因组的所有片段 , 再用生物信息学的方法在计算机上与各种相关参考序列进行比对 , 把目标片段call出来 。 ”崔银秋说 。 二代测序获得的生物信息量较一代大得多 , 并能够区分内源DNA和外源污染DNA , 解决了一代测序最关键的古DNA真实性问题 。
有了这种高通量测序技术 , 2015年开始 , 崔银秋团队的研究目标就放在了小河人群的全基因组测序和分析比对上 。
最终 , 团队提取了18具干尸的基因组DNA , 其中13具来自小河文化 , 可追溯至青铜时代中期(大约公元前2100年-前1700年) , 5具来自新疆北部准噶尔盆地 , 可追溯至青铜时代早期(公元前3000年-前2800年) , 这是首次对新疆地区史前人口进行基因组规模研究 。
崔银秋说 , 首先 , 在人类起源数据库得到2077个现代欧亚个体以及已发表的古代人类数据 , 进行主成分分析 。 欧洲人群、东亚人群 , 西伯利亚人群分别立在PCA图的三个角上 , 中亚人群在中间 , 把小河早期人群投射到现代人群的背景中 , 可以看到小河早期人群和任何现代人群都不聚类 , 只与铜石并用时期的哈萨克的波泰人群有重叠 , 这表明它的基因特征并没有被现代人群遗传下来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