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点·观察|铁军与政委,困在“茶颜味”里的茶颜悦色( 五 )


另一件事情也发生在吕良身边 。在2017年,他曾多次带朋友去茶颜悦色品尝茶饮,结果屡屡遇到“忘记放糖”“忘记加料”的情况,这让吕良在深感尴尬之余,察觉到危机 。
当时,茶颜悦色在长沙当地的门店量已经接近40家,在网上也出现了热度,媒体、资本、合作方开始高频找到吕良 。有熟悉当时情况的人告诉虎嗅,2017年底到2018年,茶颜悦色试图结束“草莽时代”,吕良等高层曾多次前往CoCo奶茶等品牌观摩走访,并试图把茶颜悦色升级为标准化、现代化的公司 。
值得注意的是一批咨询公司和FA机构 。当时,这批公司、机构关注到了新消费赛道出现了一大批“草莽公司”和“草根创业者”,并开始尝试向这些新消费公司“贩售管理学” 。
吕良本人的履历,正是这批机构的“完美目标”:长沙人吕良大专毕业后自考本科,然后在国企工作数年,因为事故受伤退居二线,并自此开始连续创业之路——做过广告公司、卤味公司,却多次创业失败 。
一位不愿具名的咨询机构负责人告诉虎嗅,在2017~2019年,咨询公司开始发现茶饮、咖啡、美妆、潮玩等赛道出现的潜在机会 。“这些公司进入扩张期,门店数和人员急速扩张,遇到了管理之困、企业文化之困 。”该人士直言,这批新消费公司的出现,让“管理学”又遇春天,“一些在互联网公司卖不出的项目,却在新消费领域重获生机 。”
该人士讲了几个典型案例,比如对很多互联网公司而言,特劳特的《定位》一书已非潮流,但部分美妆公司创始人却对此(及特劳特学派后续的理念)推崇备至;而对于餐饮公司而言,如果一家咨询公司善于讲麦当劳、星巴克、雀巢的案例,则会“大获欢迎” 。“甚至我可以把几年前的PPT略微修改,拿去再讲一波 。”
有熟悉吕良的人透露,海底捞和阿里,对吕良影响很深 。“海底捞的服务声名在外,这几乎成为茶颜悦色底层逻辑的根源之一;而阿里铁军所传递的理念,让处于管理之困的吕良倍受启发 。”
一位长沙当地的餐饮从业者指出,在长沙,海底捞和阿里是整个餐饮圈的偶像 。“在长沙,餐饮协会等组织影响力很大,协会本身就会经常推一些和学海底捞、学阿里有关的项目;另外,当地很希望打造出上市的国际大公司 。”
这位人士进一步指出,长沙的人才特点,也让海底捞和阿里“曾经的学说”依然是“显学” 。“长沙并没有成规模的互联网公司,也没有全国性连锁餐饮大公司,我们的餐饮人才模式是很传统的:十八九岁,到店里应聘,可能做几个月就跑了 。长沙这么多馆子,人才流动也很大,成组织、成建制地培养人才,很难、也没人想这么做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