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科技综合|换电模式站上“风口”
_原题是:换电模式站上“风口”
今年以来 , 从充换电基础设施作为新基建的重要组成部分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 到各项鼓励换电模式发展的利好政策相继出台 , 换电模式开始成为行业焦点 。
近日 , 北汽新能源党委副书记、新闻发言人连庆锋表示 , 从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趋势看 , 软件定义汽车的步伐正在加快 , 企业的核心技术实力将直接决定市场竞争力 。 同时 , 产品高端化趋势明显 , 换电、电池梯次利用、储能等业务有望迎来增长 。
事实上 , 尽管“新四化”早已是不可逆转的趋势 , 但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之路上仍然横亘着车辆残值、电池安全和充电便利这“三座大山” 。 为了越过这些“高山” , 增程、插混、快充、换电等模式可谓层出不穷 。
作为换电业务的领跑者 , 北汽新能源认识到 , 政策推动换电模式发展的根本原因 , 是换电模式能够有效解决新能源汽车发展的瓶颈问题 , 推动产业走向成熟 。
连庆锋说 , 在解决新能源汽车充电问题上 , 国内目前已形成共识 , 即“慢充为主 , 快充为辅 , 鼓励换电” , 但慢充面临“建桩难”问题 , 无法实现大规模的全面覆盖 , 成为影响新能源汽车消费增长的关键瓶颈;而快充不仅影响动力电池寿命 , 也会增加城市电网配电负荷 。 相比之下 , 换电模式补能过程比加油还快 , 且无需停车位支持 , 更加集约高效 。 通过车电价值分离 , 可以降低消费者购买门槛 , 并解决新能源车残值低的问题 。 通过电池的统一管理、集中慢充 , 能有效保证充电安全与电池寿命 , 还能帮助城市电网削峰填谷 , 消纳更多可再生能源 。
因此 , 北汽新能源认为 , 在即将到来的2021年 , 换电模式依然是新能源汽车产业的一大“风口” 。
正是认清了换电模式的价值 , 北汽新能源从2011年左右就开始着手换电技术的预研 , 2014年至2016年进行换电产品的开发和验证 , 2016年至2018年开始探索换电模式的示范运营 , 实现商业化运作 , 2018年以来已进入大规模运营推广阶段 。
据了解 , 北汽新能源已掌控车辆定位系统、快换连接系统、底盘换电系统、电池全生命周期管理、快换电池箱、换电网络运营管理等多项关键技术 。 此外 , 换电站几经升级后的占地面积已减至70平方米 , 换电时间已从3分钟降至1分半 , 电池适配率大为提高 。
进入2020年后 , 北汽新能源先后与法电中国、国网电动汽车等国内外顶尖企业达成战略合作 , 在新能源汽车推广、换电市场深耕、储能项目应用 , 以及V2G(车辆到电网)等前瞻技术探索领域进行深化合作 , 共同构建绿色出行生态 。
通过积极不断的合作 , 北汽新能源的换电模式已形成规模 。 最新统计数据显示 , 截至今年11月 , 北汽新能源已在北京、厦门、杭州、兰州、广州等19个城市建成并启用了225座换电站 , 投入运营的换电车辆达2.2万台 , 已累计完成换电680万次 , 换电车辆行驶总里程达到9.5亿公里 。
事实上 , 充电模式并非新创 , 此前以色列新能源汽车公司Better Place和美国新能源汽车公司特斯拉均尝试过换电模式 , 但均以失败告终 。 这些国外企业的失败原因在于换电模式的前期一次性投入较大 , 技术标准还不完善 , 而当下中国新能源汽车技术快速发展推动成本下降明显 , 促使换电模式的经济性问题有了解决的可能 。 与此同时 , 动力电池越来越向头部企业集中 , 也使得换电模式的标准梗阻有望被破解 。
【新浪科技综合|换电模式站上“风口”】更为重要的是 , 中国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大力支持和鼓励 , 为新技术、新模式打开了丰富的想象空间 。
连庆锋认为 , 在今年多项利好政策的推动下 , 多家企业开始布局换电业务 , 未来换电市场的蛋糕有望进一步做大 。 基于此 , 北汽新能源也将依托技术和运营方面的优势 , 在换电业务领域持续发挥引领作用 。
推荐阅读
- 产品|泰晶科技与紫光展锐联合实验室揭牌
- 空间|(科技)科普:詹姆斯·韦布空间望远镜——探索宇宙历史的“深空巨镜”
- 相关|科思科技:无人机地面控制站相关设备产品开始逐步发力
- 机身重量|黑科技眼控对焦23年后回归,升级! 江一白解读EOS R3
- 公司|科思科技:正在加速推进智能无线电基带处理芯片的研发
- 项目|常德市二中2021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再获佳绩
- 视点·观察|科技巨头纷纷发力元宇宙:这是否是所有人的未来?
- 技术|聚光科技旗下临床质谱仪获批医疗器械注册证
- 视点·观察|科技股连年上涨势头难以持续:或已透支未来涨幅
- 视点·观察|科技行业都在谈论“元宇宙”,可是它还不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