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科技综合|53岁施一公掌舵:这所大学开始做VC


新浪科技综合|53岁施一公掌舵:这所大学开始做VC
文章图片
图1/4

作者| 周佳丽 张继文
报道 | 投资界PEdaily
这是创投圈罕见的一幕:一所大学做起了VC 。
投资界获悉 , 近日 , 西湖大学(杭州)股权投资有限公司获得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私募股权、创业投资基金管理人登记 。 该股权投资公司系西湖大学的全资子公司 , 如此特别的身份 , 在VC/PE并不多见 。
在此之前 , 西湖大学身上有一个显著的标签——科技成果转化 。 此次西湖大学(杭州)股权投资有限公司获得中基协基金管理人登记资格 , 意味着西湖大学加入到了VC/PE行列 。
创办于2018年2月 , 西湖大学来头不小——借鉴了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的规模和斯坦福大学的办学理念 , 剑指世界前沿科学技术 , 校长正是著名科学家施一公 。 他还是一位成功创业者 , 今年3月其参与创办的生物科技公司诺诚健华成功登陆港交所挂牌上市 , 首日总市值达122.5亿港元 。
近两年 , 科学家创始人开始进入主流视野 。 与此同时 , VC/PE圈也越来越欢迎技术派 , 更多技术背景出身的投资人开始成为焦点 。 显然 , 一个属于科学家和技术人员的时代正在崛起 。
创投圈罕见:
化身基金管理人 , 一所大学做起了VC
中国创投圈罕见浮现一抹大学院校身影 。
投资界获悉 , 西湖大学(杭州)股权投资有限公司近日获得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私募股权、创业投资基金管理人登记 , 登记编号为P071595 。 如此特别的身份 , 引发了VC/PE圈的关注 。
天眼查显示 , 西湖大学(杭州)股权投资有限公司成立于2020年8月26日 , 注册资本为1000万元人民币 , 登记的英文公司名为Westlake University Capital 。 值得一提的是 , 该公司为西湖大学全资子公司 , 校长便是著名的科学家施一公 。

新浪科技综合|53岁施一公掌舵:这所大学开始做VC
文章图片
图2/4
【新浪科技综合|53岁施一公掌舵:这所大学开始做VC】
这一次 , 西湖大学(杭州)股权投资有限公司获得中基协基金管理人登记资格 , 意味着西湖大学正式成为VC/PE圈的一员:可以对外募资 , 设立创投基金 , 进行直接投资 。
那么问题来了:一家大学为何悄悄做起了VC?梳理西湖大学的成长经历 , 不难发现其身上最显著的标签——科技成果转化 。
投资界穿透西湖大学(杭州)股权投资有限公司的股权图谱 , 发现该股权投资公司的法定代表人——王廷亮 , 担任了西湖大学内部多个孵化项目的负责人 。 其中 , 西湖生物医药科技(杭州)有限公司是西湖大学孵化出的首个科创种子选手 , 在今年年中宣布完成近亿元Pre-A轮融资 。
这并非个例 。 西湖大学第二家面世的科技公司——西湖未来制造(杭州)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在成立不到半年就已完成数千万元的天使轮融资 , 是继西湖生物医药科技后 , 西湖大学再次转化落地的自主科技成果项目 。

新浪科技综合|53岁施一公掌舵:这所大学开始做VC
文章图片
图3/4

早在创立之初 , 西湖大学就成立了成果转化办公室 , 带队的正是王延亮 。 在科研项目立项之初 , 西湖大学成果转化办就开始进行筛选和跟踪 , 这样无论是探索商业价值还是寻找市场定位 , 学校都比其他市面上的FA机构要早得多、快得多 。
谈及成果转化办公室的初衷 , 王延亮曾表示:“学术圈有一堵墙 , 圈外人不知道项目的科技价值和社会价值 , 圈内人不知道成果的商业价值 , 如何弥补信息差 , 从而成功进行高科技成果的转换 , 成了产学研一体化最大的难题 。 ”
“专业人做专业事” , 西湖大学的这套模式十分清晰:从idea被提出的那一刻开始 , 到后期商业化的辅助、资本入场 , 每一步都有学校承担代理人和守门人的角色 。 科学家除了专心科研 , 不需要将多余的精力放在如何成立一家公司上 。
如今 , 西湖大学(杭州)股权投资有限公司完成私募股权、创业投资基金管理人登记 , 这无疑为后续科技成果转化配套了投资基金 , 可以让学校在最早期给项目提供资金支持 。 这样一来 , 学校不仅仅承担FA的角色 , 还成为了早期投资人 。
西湖大学有何来头?
53岁施一公掌舵 , 剑指世界前沿科学技术
开创这一罕见的模式 , 西湖大学是有底气的 。
创办于2018年2月 , 西湖大学由杭州市西湖教育基金会举办 , 该大学借鉴了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的规模和斯坦福大学的办学理念 , 定位于“小而精、研究型”的非营利性新型高等学校 , 聚焦理学、生命与健康、前沿技术等方向设立一级学科 。
投资界了解到 , 西湖大学首先以研究院的名义完成博士研究生的招生 , 偏重理工科;随后面向本科生 。 现在 , 学校已获批设立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 拥有独立招收博士后研究人员资格 。
众多周知 , 西湖大学的背后掌舵人是科学家施一公 。 1967年 , 施一公出生在河南郑州 。 在读书期间 , 他就表现出了过人的天赋 , 在17岁那年获得全国高中数学联赛一等奖 , 后被直接保送至清华大学 , 成为清华大学生物系复系后的首届本科生 。 在清华校园中 , 施一公也多次蝉联专业第一名的成绩 , 是大家公认的学霸 。
1989年 , 施一公从清华大学本科毕业 , 并前往美国名校霍普金斯大学进修取得博士学位 , 随后几年都在美国纪念斯隆·凯特琳癌症中心进行博士后研究 。 在1998至2008年的十年时间里 , 施一公完成了其在美的教授生涯 。
在美国期间 , 基于出色的科研能力 , 施一公收到了很多美国高端科研机构的邀请 , 但他却作出了一个让许多人惊讶的决定:放弃这一切 , 全职回国 , 回到母校清华 。 2008年 , 施一公婉拒了美国霍华德休斯医学中心研究员的邀请 , 任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 , 教授、博导 , 一人身兼多职 , 带领校内学生进行科学研究 。

新浪科技综合|53岁施一公掌舵:这所大学开始做VC
文章图片
图4/4

2013年 , 施一公正式成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 两年后担任清华大学副校长 。 不过施一公的理想不止于此 , 他希望自己能够创办一所培养科研人员的大学 。 这一理念在2018年付诸落地——2018年1月9日 , 施一公请求辞去清华大学副校长职务 , 筹建西湖大学 。 获得国家的批准后 , 施一公与好友商议之后决定将学校位置定在杭州 。 同年4月16日 , 施一公当选西湖大学首任校长 , 著名科学家杨振宁任西湖大学校董会名誉主席 , 钱颖一教授为校董会主席 。
鲜为人知的是 , 西湖大学的身后还潜伏着近百位知名企业家的身影 。 截至2018年3月底 , 西湖大学创始捐赠人已有:马化腾基金会有限公司、王东辉、王健林、邓营侯屈平夫妇、邓锋、吴亚军、沈月华、张磊、陈一丹基金会、林刚、深圳中意集团有限公司、白象食品集团、倪良正、徐益明、浙江敦和慈善基金会、黄昌华、曹挺、龚虹嘉、葛航、嘉里集团郭氏基金会(香港)有限公司等 。
更值得一提的是 , 施一公不但是科学家 , 也是一位成功的创业者 。 2015年 , 施一公与崔霁松等人一起创办了生物科技公司——诺诚健华 , 并在今年3月成功登陆港交所挂牌上市 。 上市首日 , 诺诚健华总市值达122.5亿港元 。
现在 , 一大批科学家涌入创投圈
科学家们专属的高光时刻 , 终于来临 。
比施一公更早登上富豪榜的院士还有很多 , 中国工程院院士吴以岭便是其中一位 。 1949年 , 吴以岭出生在河北衡水一个中医药世家;高考恢复后 , 他考上河北新医大学(现河北医科大学)中医系 , 后又考上南京中医药大学研究生 , 毕业后进入河北省中医院工作 。
1992年 , 吴以岭创办了一个医药研究所 , 而这个研究所后逐渐发展成如今的以岭药业 。 2009年 , 吴以岭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2011年 , 以岭药业在深交所中小板上市 , 作为创始人的吴以岭成为“中国院士首富” 。
近两年 , 科创板迎来越来越多的硬科技企业 , 科学家创始人开始进入主流视野 。
今年11月24日 , 一家国家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领域的高科技企业登陆科创板 , 背后的创业者便是国内工业自动化领域科学家、浙江大学原副校长褚健 。 上市当天 , 公司市值达533.69亿元 , 褚健以IPO后持股22.77%计算 , 身家超百亿 。
仅是今年 , 随着寒武纪、中芯国际、九号公司、恒玄科技等硬科技公司先后敲钟 , 理工科背景的创始人们也实现了财务自由 , “硬核”科技造富时代正式来临 。
与此同时 , VC/PE圈也越来越欢迎技术派 , 更多技术背景出身的投资人开始成为焦点 。
去年六月 , 阿里云首席科学家闵万里宣布离职 , 随后他创办了一个风险投资基金——北高峰资本 , 聚焦传统产业(制造业 , 农业 , 医疗)周边 。
陆奇也是科学家投身VC圈的又一典型案例 。 2018年7月 , 陆奇宣布从百度离职 。 当时 , 几乎所有 BAT 级的科技公司 , 都给他抛来了橄榄枝 。 令人意外的是 , 陆奇却选择了跨界 , 加入了YC中国 。
一年后的2019年11月21日 , YC宣布关闭其分支YC中国的运营 。 陆奇团队用“奇绩创坛”接棒YC中国 。 随后 , 奇绩创坛(MiraclePlus)的首期美元基金已基本募集完成 , 首期规模约为1亿美金 。 背后LP相当豪华:包括比尔盖茨、孙正义、红杉、高瓴和北极光创投等 。
在国内创投圈 , 科学家转型做VC已经是一大趋势 。 此外 , VC/PE机构对技术型人才也极度渴求 。
这样的一幕是在以前看不到的 。 几年前达晨财智总裁肖冰曾回顾达晨历史上投过的大部分公司 , 发现最占主导作用的不一定是核心的技术人员 , 往往是一个市场人员 。 因为在那个年代的创业人员里 , 更多的是销售能力很强的人占据主导作用 , 可能还有财务人员 , 而技术往往放在次要的位置 。
但如今 , 产业出身且拥有技术背景的投资人越来越受欢迎 。 沈南鹏曾在一场公开活动上表示 , 继互联网、移动互联网浪潮 , 我们又进入了智能时代 。 而在智能时代 , 好的资本一定不是纯的金融投资者 , 而是战略投资人 , 最好的投资人应该是懂产业的投资人 。
无论是创业公司还是投资机构 , 技术已经成为一个重要壁垒 。 回望中国创投历史 , 也许从来没有过像现在这样如此渴求“技术型”投资人和创投机构 。 一个属于科学家和技术人员的时代正在崛起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