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科技|2020未来科学大奖周|科学伉俪讲述学霸人生的美丽与忧愁


新浪科技|2020未来科学大奖周|科学伉俪讲述学霸人生的美丽与忧愁
文章图片
图1/7

新浪科技讯 北京时间12月27日消息 , 12月27日 , 未来论坛联合女科学家论坛 , 在2020未来科学大奖周期间举办《女科学家去哪儿了-科学伉俪专场》活动 。 女科学家论坛(Women in science forum)发起人 , 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终身讲席教授、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颜宁教授携手董欣年×王小凡、宋丹丹×翟季冬、闫浈×吴建平、李文斐×张哲四对科研伉俪 , 围绕两个学术人结合产生的双体问题(Two-body problem)展开分享交流 , 展现男女科学家的境遇和互动 , 提供多元视角来观照科研女性 , 以鼓励和启迪年轻的科研工作者 , 尤其是女性科研人员 。

新浪科技|2020未来科学大奖周|科学伉俪讲述学霸人生的美丽与忧愁
文章图片
图2/7
颜宁 , 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终身讲席教授、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男性科研工作者:如何平衡事业和家庭?
在谈到如何平衡事业和家庭话题时 , 王小凡表示 , 作为男性科学家 , 一直认为欣年的事业与自己的事业是一样重要的 , 在生活上要互相帮助 。 他谈到 , “在家务上我们互相分担 , 欣年很会做饭 , 而我偏偏喜欢做打扫 , 所以我们配合的特别好 。 欣年车开的不是很好 , 所以我们都是一起出门 , 反倒有很多时间让我们一起讨论家里的事 , 或者共同感兴趣的事情 。 ”
翟季冬谈到:“我和丹丹有两个小孩 , 老大是男孩上二年级 , 老二是女孩现在是幼儿园中班 , 我比较擅长洗小孩衣服 , 而丹丹对小孩教导的事情更擅长 , 所以我们会有分工 , 两个人如果有出差 , 没出差的就多带一下孩子 。 像刚才小凡老师提到 , 两个人相互理解 , 因为都做老师 , 经常会赶进度 , 大家也会根据不同截止日期的节点互相分担 。 ”
吴建平也谈到了与夫人闫浈在事业上的互帮互助 , 在生活中的优势互补 。 “平衡事业和家庭方面 , 两个人在事业上互帮互助 , 我俩有一点内向 , 她能力上特别出众 , 但是不太敢于往前迈出一步 , 我经常鼓励她要敢于尝试一些不一样的东西 。 对我来说有一个特别的压力 , 因为闫浈先找好教职 , 我还没有找 , 所以当时也思考了一些 。 我最初打算是在美国做至少三年的博后 , 因为闫浈已经找好了工作 , 所以最后我也做了一定牺牲 , 开始独立找工作 , 最后也很幸运在西湖大学找到了教职 。 ”他谈道 。
张哲也分享了家人间互帮互助的经历 。 他谈到:“关于分担家务 , 首先要感谢我的父母 , 疫情期间我父母在春节期间来这边过年帮我们看小孩 。 具体到我们两个人的家庭生活和家务的分担 , 比较简单的是一三五、二四六谁做家务这种 。 再比如我们住在伯克利 , 我每天起早坐车去学校 , 白天文斐负责接送孩子 , 所以她在实验室待的时间会比我短 , 所以当我回家以后我会负责做饭和陪孩子 , 这时候文斐可以想想第二天的课题怎么安排 , 花更多的精力放在自己的课题上 , 弥补一些她在白天时间的付出 。 ”

新浪科技|2020未来科学大奖周|科学伉俪讲述学霸人生的美丽与忧愁
文章图片
图3/7

女性科研工作者:事业OR生育?
在闫浈看来 , 人生的每个阶段都有很多事情要做 , 在生育这个问题上 , 没有哪个时间是最好的 。 她谈到:“确实生孩子没人能帮你 , 但是安排好自己的事情 , 其实也是可以的 。 生孩子之后可能会比较辛苦 , 当走过这段时期回头看 , 会觉得自己还不错的 , 自己这个都能经历过来 , 以后再遇到什么困难都没有问题 。 ”
而董欣年认为 , 生孩子不是一个拖后腿的事情 , 反而是一个驱动力 。 很多人做了父母后责任心就更强了 , 在实验室做的任何事情 , 实际上都是为他们的家而做的 。 “自古中国有句话叫成家立业 , 科学家也不例外 , 每个人潜力都非常大 , 只要你想做这个事 , 就可以找到解决的办法 。 我实验室的研究生和博士后 , 多于一半的人是在我的实验室结婚、生孩子的 , 而且他们都做的很好 。 生了孩子以后 , 做事情的动力不一样了 , 实际上在为自己的孩子做研究 。 科学家想结婚生子或想单身的 , 都可以的 , 我们是社会的一个缩影 , 而不是个例 。 实际上琐碎的事才是生活中最高兴的事 , 人在得病时就会想 , 如果我能够到菜场买菜 , 能够给家里做饭 , 不担心自己的健康 , 这是多高兴的事情 。 每个人都有对自己一生的期望、期待 , 如果你要期待又有家庭、又有事业 , 这是可以做到的 , 并不是不可以做到的 。 ”

新浪科技|2020未来科学大奖周|科学伉俪讲述学霸人生的美丽与忧愁
文章图片
图4/7
董欣年 , 未来科学大奖科学委员会委员 , 杜克大学生物系杰出讲座教授 , 美国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研究员 , 美国科学院院士;王小凡 , 杜克大学终身讲席教授 , 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新浪科技|2020未来科学大奖周|科学伉俪讲述学霸人生的美丽与忧愁
文章图片
【新浪科技|2020未来科学大奖周|科学伉俪讲述学霸人生的美丽与忧愁】图5/7
宋丹丹 , 北京理工大学计算机学院长聘教授、博士生导师;翟季冬 , CCF-IEEE CS青年科学家 , 清华大学计算机系长聘副教授、博士生导师
科研伉俪:竞争OR合作?
业界将两个学术人的结合所产生的竞争关系称为“双体问题” 。 宋丹丹认为 , 目前和丈夫翟季冬不存在竞争或者负面影响 , 反而会有“队友”的感觉 。 因为自己也会见贤思齐 , 觉得自己在某些方面也要努力 , 有一个奋斗的榜样 , 有一个标杆在那里 , 会互相鼓励 , 不管是事业上还是在育儿、家庭上面都是并肩作战的状态 。
吴建平则坦言确实会面临潜在的竞争关系 。 他谈到 , 和妻子闫浈的科研方向比较近 , 但也不会因为这个问题去避免合作 , 但是除了有共同的课题之外 , 自己也会侧重一些独立的课题 , 双方都有各自侧重的方向 。
董欣年则表示 , 丈夫王小凡会在资源上给予自己一些帮助 。 她谈到:“小凡给我的支持可能比我给他在研究上的支持更多 , 因为他社交圈比我大很多 , 我有时候给他讲一下我实验上需要有些什么 , 我遇到了一个新问题 , 我需要跟人家请教 , 小凡都能找出他认识的朋友是专门做这个的 , 所以我就通过他介绍 , 打电话过去或者写邮件过去 , 这样就能建立联系或者请教 。 但是做植物方面 , 返回去癌症研究比较难 。 ”

新浪科技|2020未来科学大奖周|科学伉俪讲述学霸人生的美丽与忧愁
文章图片
图6/7
闫浈 , 西湖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助理教授;吴建平 , 西湖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助理教授

新浪科技|2020未来科学大奖周|科学伉俪讲述学霸人生的美丽与忧愁
文章图片
图7/7
李文斐 ,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与劳伦斯国家实验室联合博后 , 拟聘山东大学“齐鲁青年学者”特聘教授 , 博导;张哲 , 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医学院博士后 , 拟聘山东大学“齐鲁青年学者”特聘教授 , 博导
如何看待科研领域中的“剪刀形”现象
学生时代不乏优秀的女性科研工作者 , 但越到“高精尖”领域 , 女性就越少 。 针对这种现象 , 宋丹丹表示:“计算机领域一直都是男性比例相对比较高的专业 , 但是从整体发展来讲 , 身边从事计算机相关工作的女性同学 , 在领域做的都很突出 。 从职业发展来讲 , 该领域很多时候还是会更照顾女性人员 , 包括有的评奖 , 也觉得女性做到相关的程度反倒是更不容易 , 这是积极的方面 。 而到后期尤其做到比较高精尖的状态女性越来越少 , 有时候可能是女性的性格相对男性没有那么主动去争取 , 这需要社会要逐渐去发展 , 能有更多女性的声音 , 像颜宁老师这样为大家发声并主动争取一些权益 , 这是一个向好的过程 。 ”
对此 , 李文斐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 她谈到:“在科研领域中 , 女性可能保守一些 , 如果觉得不是百分之百把握 , 可能会更试一些相对比较稳定的工作或者机会 , 这可能是导致‘剪刀形’的一个原因 。 ”
在活动的最后 , 颜宁教授总结谈道:“从能力角度来说 , 个体之间的差异要大于性别之间的系统差异 。 因此 , 女性科研工作者不要妄自菲薄 , 而启迪女性科研工作者觉醒 , 让全社会更多地关注女性科研工作者工作与生活的境遇 , 也正是本场论坛举办的初衷 。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