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科技|李开复解读2020六大变化和2021四大趋势 未来将投资这些领域
文章图片
图1/2
新浪科技讯 12月28日下午消息 , 创新工场董事长兼CEO李开复今天在“预见?2021”媒体趋势分享会指出 , 新冠疫情触发了全社会的线上化、数字化、AI化 , 而在中国独特的经济环境下 , 更掀起了硬科技自主创新、企业降本提效的自动化需求、线上化加速消费结构变化、逆周期行业整合等六大结构性变化 。
李开复认为 , 2020年错综复杂的内外局势 , 引发了中国经济的六大结构性变化 。 在过去一年 , 创新工场投资的物流供应链、自动化机器人、数字及AI 医疗、在线教育等项目数量超过了人工智能 。 这六大变化分别是:
文章图片
图2/2
一、线上化/消费结构变化 。 新冠疫情加速中国线上化进程 , 快速改变了中国消费者和企业的运营模式 。 疫情让大家花更多时间在线上 , 上班、开会、上课等传统线下活动都迅速转到线上进行 , 甚至成为了普遍形式 。 线上化加速带来2C和2B的机会 , 一方面会有很多实体业态公司碰到挑战 , 另一方面也会诞生更多线上以及OMO线上线下融合的机会 , 比如电商带货、在线教育、办公协同、在线问诊、线上娱乐等 。
二、硬科技的自动创新 。 中美贸易摩擦的外部环境延烧到高科技范畴 , 中国有必要完善自身的产业链 , 在重要科技领域实现自给自足成为刚需 。 因此元器件、工业软件、精密制造等行业会得到长足发展 , 国产替代会迎来黄金发展期 。 创新工场持续关注加码前沿技术与硬科技的最新发展和投资机会 。
三、政策推动的产业变革 。 医疗等领域其实是抗周期的 。 李开复指出 , 对比发达国家 , 中国人均医疗支出仍低于美国、日本 。 随着政府进一步加大医疗投入 , 会带动很多行业的机会和改变 。 医疗是穿越周期、发展潜力巨大的赛道 , 也是创新工场在布局两年之后首次对外透露的重点新赛道 。
四、降本增效和自动化 。 从公司后台、客服等白领工作 , 到效率亟待提高的蓝领工厂 , 疫情压力和经济挑战会促使更多企业拥抱人工智能和自动化 , 替代简单重复的人工来降本增效 。 自动化软件可以取代白领任务 , 自动化机器人技术预期会将中国的制造实力 , 推向一个具有全球竞争力绝对优势的新高地 。
五、逆周期行业整合 。 在经济下行期 , 没有领头羊、竞争格局分散的行业迎来绝佳的整合机会 。 尤其供应链和物流领域缺乏龙头企业 , 产业玩家结构分散 。 很多小物流公司生存空间被挤压 , 大公司得以加速扩张 , 同时利用技术降本提效 , 升级数据化运维的管理扩张能力 。 在产业升级的过程中 , 有些优秀的企业正迎来主导行业整合的机遇 , 资本也是推动行业整合的一股力量 。
六、逆周期的流动性 。 当前 , 全球货币流动性急剧增加 , 美国几个股指都达到历史新高 。 苹果、谷歌、Facebook 等科技、互联网股票大涨 , 但涨幅最大的是Zoom等把工作变得更数字化、自动化的工具 。 整体而言 , 科技概念股的逆周期流动性也在中国发生 , 大量现金流进来 , 推动股市繁荣 , 而这些资金进入了顶级的科技公司 , 又会进一步带动一级市场 。
李开复认为 , 中国正迎来科技驱动的产业升级黄金时期 。 过去十年 , 2C是中国最好的创业机会 , 美团、拼多多、抖音等2C公司依托互联网和人口红利成为了各自领域的头部公司 。 而且这些公司放在全球格局也都是领先公司 , 并有机会在把中国模式输出到世界 。 但同时 , 与先进的2C前端不匹配的是相对落后、劳动密集的后端 。 比如 , 双十一双十二的海量快递 , 仍是一家家夫妻老婆店手工打包 , 并没有达到想象中的高效与自动化 。 “中国经济下个10年增长的核心动力 , 将来自科技带动B端的效率提升和供给侧创新 , 产业升级将由ToB 创业模式主导 。 ”
在科技推动方面 , 中国有计划性迈向智慧经济的新基建计划、扶持硬科技发展等各项利好的政策 , 都大大有利于各个领域技术创新型的新兴企业发展 。 在建构未来科技竞争力的推动力上 , 西方国家一直落后于中国 。李开复预测 , 接下来十年 , 中国将正式迎来科技驱动的产业升级黄金时期 。
“AI成了创新工场很强的标签 , 但时至今日 , AI不再是我们一个投资方向 , 而是非常重要的投资工具和赋能手段 。 ” 李开复说 , 创新工场当前主要关注四个方向 , 自动化、国产替代、线上化和产业重塑 , 贯穿了以AI和技术赋能传统产业 , 同时挖掘新兴产业的核心理念 。
趋势一:自动化成企业升级转型刚需
工业自动化是传统制造升级转型的必经之路 , 也是让中国能够长期保持世界工厂地位的核心竞争力的必然需求 。 自动化机器人技术预期会将中国的制造实力 , 推向一个具有全球竞争力绝对优势的新高地 。
随着中国人力升本的提高 , 如何用技术进一步提高劳动生产率成为保持竞争力的关键点 。 自动化变革能有效降本提效 , 特别是在无接触物流、自动化仓储、快速反应供应链、智能制造等领域 。
首先 , 中国先进前端不断迭代的新场景和分散化的流量 , 对供应链提出更高要求 , 而信息和自动化技术可提升流通体系的运转质量和效率 。
其次 , 新冠疫情清退大量无效传统流通 / 供应链企业 , 零碎市场整合 , 而自动化、数字化等能在整合过程中降本提效并且提升质量 。
自动化是用软件、人工智能、机器人等来一步一步的替代工人的重复性工作 。 而工人的重复性工作基本是用眼、用手脚 , 以及用脑 。 在不少工作场景 , 人工智能几乎可以替代人眼了;手和脚已经由机器人、无人车技术开始替代一部分;在有大量精确数据的金融等领域 , 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已经开始替代部分人脑的决策职能 。
趋势二:国产替代是自力更生的必然之路
中国硬科技要崛起 , 国产替代是必然之路 。 李开复表示 , 创新工场更青睐的模式不是从零做起 , 而是在行业内已经有成型的基础业务和盈利模式 , 从而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的公司 。 同时 , 公司必须有技术积淀 , 并且有取代海外进口科技的潜力和能力 。 比如在医疗生态链上 , 中国已经有足够好的技术能够取代国外很多产品 。
趋势三:线上化加速 , 教育OMO成为主流
新冠疫情加速了医疗、办公、娱乐线上化 , 办公协同等工具类公司 , 创新工场投资的小鱼易连增长迅速 。 其中 , 在线化对教育行业影响深远 , 不仅越来越多家庭接受线上教育 , B端传统线下机构也加速转为线上 , OMO(online-merge-offline , 线上线下融合)成为主流 。 而其他行业已成熟的智能硬件的跨界融入 , 也不断拓宽在线教育的使用场景 。
“中国的在线教育绝对领跑世界 。 ” 李开复说 , 疫情之下 , 很多欧美朋友的孩子不得不在线学习 , 但成绩快速下降 , “因为他们不喜欢看着屏幕上只有一个老师的头和一个白板 , 没多久就走神了 。 ”
“我们发现中国拥有最好的在线教育 , 针对低龄儿童的教学做得格外有趣 , 不是一个人头和白板 , 更多的是互动式游戏和体验:游戏里老师可能是虚拟的 , 还有些同学可能也是虚拟AI同学 , 这样的课堂体验不仅提高学生的好奇心和参与度 , 也提高了孩子的分数 。 ”
趋势四:产业重塑 , 医疗是最大机会
产业重塑即是指通过创新商业模式和先进技术 , 推动整个产业转型升级 。
李开复分析 , 所有产业重塑中 , 医疗及生命科学产业是最大机会 。 目前中国医疗行业虽然目前仍落后于欧美 , 但是存在弯道超车的机会 。 在最近医改后 , 中国医疗行业大数据逐步到位 , 也开始出现结合人工智能的新药研发技术 , 而精准医疗和多样化支付都陆续成为可能 。 创新工场正式宣布进军医疗领域 , 赛道由杨小龙和武凯两位合伙人负责 。
杨小龙表示 , 在人口老龄化加速、生活压力和食品安全挑战、医疗报销压力渐增等背景下 , 中国医疗市场迎来历史性变革 。
一是市场混合所有制化 。 中国医疗支付能力和用户行为从公立体系导向转为私立体系导向;医疗服务的“市场机制”影响提升 , 数据和AI驱动的商业信息开始影响医疗机构运营行为 。 二是供应链企业降本增效 , 药械企业内部业务的效率提升会带来一定的投资机会 。 三是产品原创与差异化 。 老百姓可负担的产品和服务质量提升 , 科学与工程等底层突破 , 会形成的新产品和服务 。
【新浪科技|李开复解读2020六大变化和2021四大趋势 未来将投资这些领域】在这样的投资逻辑下 , 创新工场一是关注数据和AI驱动、对医疗行业产生宏观影响的平台型科技企业;二是关注市场机制下分类人群的垂直服务升级的机会;三是聚焦医疗产品和服务的升级和突破等 。 “围绕这三个维度我们布局投资了10多家企业 。 ”杨小龙说 。
推荐阅读
- 产品|泰晶科技与紫光展锐联合实验室揭牌
- 空间|(科技)科普:詹姆斯·韦布空间望远镜——探索宇宙历史的“深空巨镜”
- 相关|科思科技:无人机地面控制站相关设备产品开始逐步发力
- 机身重量|黑科技眼控对焦23年后回归,升级! 江一白解读EOS R3
- 公司|科思科技:正在加速推进智能无线电基带处理芯片的研发
- 项目|常德市二中2021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再获佳绩
- 视点·观察|科技巨头纷纷发力元宇宙:这是否是所有人的未来?
- 技术|聚光科技旗下临床质谱仪获批医疗器械注册证
- 视点·观察|科技股连年上涨势头难以持续:或已透支未来涨幅
- 视点·观察|科技行业都在谈论“元宇宙”,可是它还不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