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财经|微众银行董事长顾敏首谈“蛋壳事件”:86%租金贷已结清
作者:安卓
_原题是:微众银行董事长顾敏首谈“蛋壳事件”
这一两个月来 , 微众银行一直处于“蛋壳事件”的风口浪尖上 , 这可能是它成立6年以来遇到的最引人关注的一次事件 。 在整个事件逐渐平息之际 , 第一财经见到了之前鲜有在公开场合露面的微众银行董事长顾敏 。
在近两个小时的采访中 , 他并没有为微众银行做过多的辩解 , 谈论更多的是“反思” 。 他称 , 这个业务的“初心”是不错的 , 解决了很多人的痛点问题 , 但从结果来看 , 当初的考量是不够的 , “事实上 , 我们还有更深层次的义务 , 尤其是从消费者保护的角度来说 , 我们需要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 , 甚至需要考虑更为极端的情况 。 ”
86%租金贷已结清 , 最近做了很多“反思”
第一财经(下称“CBN”):就“蛋壳事件”的处理 , 微众银行在12月4日给出了一个最终的解决方案 , 即蛋壳公寓“租金贷”客户退租后 , 蛋壳公寓所欠客户的预付租金用于抵偿客户在微众银行的贷款 , 之后再由银行来结清该笔贷款 。 那么 , 这个方案是如何诞生的?对于微众银行来说 , 意味着什么?
顾敏:这其实是一个抵债的方案 。 对于客户来说 , 是在合法合规的前提下 , 我们所能找到的最大限度保护客户权益的方案 。 而对于微众银行来说 , 相当于放弃了个人债权 , 转为对蛋壳的应收款 。
大家也都知道 , 从“对个人的债权”变到“对蛋壳的应收款” , 其中的权利义务有着天壤之别 , 债权价值和清偿顺序上都相差很大 。 从这个角度来说 , 我们已经尽最大努力揽下了所有的风险 。
实际上 , 我们从事件一开始就做好了主动承担风险的心理准备、财务准备 , 也和事件各个相关方密切沟通、研究相应的解决方案 , 但其间因多种因素的出现 , 我们最初的设想在“最后一分钟”才得以实施 , 这其实也是我们挺感遗憾的地方 。
CBN:目前 , 在该方案下已经结清的客户有多少?
顾敏:截至12月27日 , 已有13.61万人结清租金贷 , 已结清贷款金额13.14亿元 , 结清金额比例86% 。
CBN:你刚才也提到 , 最近做了很多“反思” , 能和我们说说 , 都有哪些方面吗?
顾敏:可以 。 如果回头来看 , 我认为 , 我们在这件事情上的“初心”是良好的 , 但确实在执行中存在一些问题 。
当初设计“租金贷”这一产品时 , 本着响应国家“房住不炒、住有所居”的政策导向 , 认为大城市里的年轻人在面临押金和租金时会存在比较大的压力 , 所以想用这个产品来平滑年轻人的现金流 。 按道理来说 , 凡是银行贷款都是有利息的 , 但为了减轻年轻人的压力 , 我们设计的模型是 , 客户无需付利息 , 而由蛋壳去贴息 。
“租金贷”累计有60万左右的客户 , 而到“蛋壳事件”爆发之前 , 尚处于贷款中的客户约16万 。 严格来说 , 有3/4的客户已享受过“租金贷”产品了 , 且没有出现任何问题 。
“租金贷”作为场景金融的其中一款产品 , 我们也进行了相当充分的风控考量 。 当时考虑到蛋壳公寓是长租公寓行业中的头部公司 , 又是上市公司 , 股东背景雄厚 , 所以我们选择其作为合作方之一 。
【第一财经|微众银行董事长顾敏首谈“蛋壳事件”:86%租金贷已结清】在业务模型上 , 我们认为 , 出租率、租金价格可以通过相互作用来托底的 。 比如 , 当出租率无法维持时 , 可以通过降低租金来提升出租率 , 但确实没有考虑到疫情因素带来的极端影响 , 即两者同时大幅下滑 。 按正常情况来说 , 是不会出现的 , 但疫情让这种情况出现了 。
拨备足以覆盖损失 , 向“金融和场景相互配合”发展
CBN:“蛋壳事件”会给微众银行带来多大的业绩压力?
顾敏:从整个大盘子来说 , 蛋壳公寓的这部分风险资产占比并不大 。 即使全部损失都在今年内体现 , 微众银行2020年财报仍将非常稳健 , 我们依然拥有比较丰厚的拨备覆盖率、稳健增长的利润 , 以及较低的不良率 。
一方面 , 在微众银行的业务盘子中 , 占据较大份额的依旧是成熟产品“微粒贷”“微业贷”;另一方面 , 我们有着一个“创新业务组合” , 里面包含了20~30个并行的创新子项目 , 每个的规模在亿元级以上 , “租金贷”是其中一个 , 规模位列中游 。
我想 , 既然是创新业务 , 必然会有成功 , 也会有失败 , 我们为这个创新组合计提了充分的拨备 , 用以覆盖部分创新不成功可能带来的损失 。
在过去一段时间 , 我们内部找出了很多值得检讨的地方 。 比如 , 到底应该选择什么样的场景来切入金融?以长租公寓行业为例 , 这次事件敲响了一个警钟 , 全社会对于长租公寓中涉及的租客、业主及长租公寓平台之间 , 并没有明确的、统一的共识 , 比如蛋壳公寓到底是二房东还是业主的代理人?
由于基础法律关系、监管框架没有明确的社会共识 , 一旦某个环节出现问题 , 各方都有可能出现极端行为 , 即便我们的初心是好的 , 但结局不一定是完美的 。 所以 , 我们在选择场景金融时 , 一定要考虑相关场景的基础法律关系和监管框架是否健全 。
还有一点很重要 , 是企业的社会责任 。 我们在具体业务中 , 除了满足合法合规的底线之外 , 尤其要从消费者保护的角度出发 , 应该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 。
这“一头一尾”是我们最深刻的反思 。 这几年 , 微众银行的发展的确较快 , 但这次事件同时也深刻提醒我们有很多短板需要补全 。
CBN:近一两年来 , 微众银行一直都在探索场景金融 , 通过场景带动金融需求 , 这次事件之后 , 你们的场景金融战略是否会有所变化?
顾敏:其实 , 大部分的日常金融需求都和场景相关 , 尤其是较大额的金融需求 。 所以 , 我们不能因为个别企业发生的风险 , 而“妖魔化”场景金融 。
问题的关键在于 , 在过往 , 场景金融模式多为“通过场景主导金融” , 而不是“金融和场景相互配合” , 所以我认为 , 在未来 , 我们的模式更多的应该是用金融或银行服务去协助场景的有序发展 。 至少 , “金融”和“场景”要处于相对平衡的位置 , 而不能是“一边倒”地由场景去主导整个业务的发展方向 。
坦率地说 , “蛋壳事件”之后 , 我们有反思 , 认为我们可能原来在一些地方对自己的要求还不够高 。 我们也在内部进行了很多宣导 , 希望同事们再接再厉 , 要提升对业务设计的各项要求 , 额外考虑更多消费者权益保护的因素 , 才能把客户服务得更好 。
另外 , 可以肯定地说 , 我们的“创新业务组合”会持续发展 。 不断创新 , 这也是微众银行的基因 , 更是我们存在的理由 。
推荐阅读
- 榜单|荣耀:Magic3至臻版获DxOMark音频总分第一名
- 系列|2021中国航天发射圆满收官!年发射55次居世界第一
- 观测|期待!新年第一天火星合月,1月4日一起去看流星雨
- 水星|期待!新年第一天火星合月,1月4日一起去看流星雨
- 技术|悦鲜活高端瓶装鲜奶市占第一 科技驱动营养再升级
- 技术|探秘AI智慧之旅,科大讯飞AI学习机研学游第一期圆满落幕
- 国家|张云涛:中国新冠疫苗研发处于国际第一方阵
- 商汤|商汤终成AI第一股:挂牌联交所后股价高开 业内人士更关注其盈利和商业模式
- 战略|科力尔电机荣获第一届“新湖南贡献奖先进集体”!
- 全年|通信技术试验卫星九号成功发射 中国航天全年发射次数世界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