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者网|猎豹移动业务及股价"失速"下滑 回归国内能否破解发展困局?
《投资者网》戴昊彤
猎豹移动公司(简称"猎豹移动" , 证券代码:CMCM.N)于2014年5月8日登陆纽交所 。 2019年上半年 , 公司的营收开始出现下滑 , 当期财报显示同比减少12.08%至9.701亿元(人民币 , 下同);同时 , 自从2019年上半年开始 , 公司股价出现 "失速" , 之后走势持续滑坡 ,
由股价走势图可见 , 自猎豹移动登陆纽交所以来 , 股价最高曾飙至每股36. 63美元 , 而截至2020年12月23日收盘 , 公司股价已经跌至每股1.96美元 , 总市值仅有2.73亿美元 , 相比上市首日的总市值19.5亿美元大幅蒸发了约86% 。 值得一提的是 , 自上市以来 , 猎豹移动的市值最高峰时曾冲至50亿美元 。
文章图片
图1/1
成立于2010年的猎豹移动 , 至今已走过十个年头 。 在这十年间 , 公司曾多次寻求业务转型 , 但目前从公司各项主营业务的经营情况来看 , 猎豹移动似乎尚未找到最终的转型方向 。 针对猎豹移动未来的发展战略以及公司回归国内市场将面临的困难等问题 , 《投资者网》已以邮件致函公司董事兼高级副总裁肖洁、首席财务官任今涛 , 但均未获答复 。
多项业务均下滑 业绩表现乏善可陈
猎豹移动发布的今年第三季度财报显示 , 期内营收达3.65亿元 , 同比下降达60% , 与二季度降幅接近 。 基于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 , 归属于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66亿元 , 相较于去年同期的4.871亿元下滑约45% 。 剔除剥离LiveMe业务所受到的影响 , 猎豹移动第三季度总营收同比下滑46.7% 。
一个不可忽视的事实是 , 猎豹移动已连续四个季度出现业绩下滑 。
关于第三季度营收严重下滑的原因 , 猎豹移动董事长兼CEO傅盛在分析师电话会议上曾表示 , 主要是受到海外业务的影响 。 尤其是近几年公司在海外经营遇到了很多困难 , 例如:Facebook和Google都与猎豹移动暂停了合作 , 导致公司失去了两个重要的用户获取和商业变现渠道 。
从具体业务来看 , 第三季度猎豹移动的各项业务收入均出现了不同幅度的收缩 。
首先 , 报告期内 , 猎豹移动的公用事业产品及相关服务的收入为1.461亿元 , 同比下降47.3% 。 公司解释称 , 这是由于移动公用事业产品业务的下降和pc相关业务下滑 , 该业务大约65.4%的收入来自广告 , 其余收入来自其他来源 , 如用户订购服务、杀毒软件销售和办公软件销售 。
公司认为 , 该项业务由于遍布海内外 , 则需要从海内、海外两个市场进行对比分析 。 其中 , 海外市场方面 , 第三季度猎豹移动的公用事业产品业务收入为3900万元 , 同比减少72% , 这主要是受与Google广告合作暂停的影响;而在国内市场 , 移动应用产品业务收入同比下降52%至5800万元 。
其次 , 报告期内 , 公司移动娱乐业务收入为1.58亿元 , 同比下降70% , 剔除LiveMe的合并影响后 , 同比减少47% , 其下滑幅度略低于公用事业产品业务 。
在AI业务方面 , 受疫情对B端市场的影响 , 第三季度该项业务收入为2130万元 , 同比下降近39% 。
发力AI 转型 前路充满未知
曾经研发工具型产品起家的猎豹移动 , 早期以猎豹清理大师、猎豹安全大师等头部产品称霸市场 。 除此以外 , 公司旗下还推出多款手机系统管家、浏览器、桌面启动器等应用产品 。 据相关统计 , 在发展巅峰时期 , 猎豹移动旗下衍生应用产品曾超过200个 。 但好景不长 , 工具型产品到达顶峰后 , 很快呈现衰退之势 。
对于工具型产品市场趋势的变化 , 傅盛曾经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 , "我知道工具会退潮 , 从2015年就知道 。 所以 , 那时候我们开始搞内容、搞AI 。 但我们从来没有想到 , 变化会是断崖式的 。 "
市场的变化 , 往往超出人们的预期 。
2016年 , 傅盛发起"ALL in AI"的主张 , 并投资了智能机器人公司猎户星空 。 截至目前 , 猎豹移动在AI上已经历了从技术积累到产品研发、商业化的三个阶段转型 。 公司试图依靠AI技术向产业互联网转型 , 但至今尚未取得明显的成效 。 根据猎豹移动三季度财报 , AI业务收入占公司总营收的比例不足6% 。
【投资者网|猎豹移动业务及股价"失速"下滑 回归国内能否破解发展困局?】对此 , 互联网产业资深观察人士张书乐告诉《投资者网》 , 目前 , 人工智能整体依然是个概念 , 在运用和用户体验上的效果都不明显 。 "猎豹移动发展AI是必然 , 这本是互联网应用的集体升维方案 , 但是它如何发展、如何与自己的产品形成深入融合 , 都需要慢慢摸索 , 目前还没看出猎豹的具体玩法 。 若一旦成功 , 必然会成为营收主力 , 只不过不会直接表现在财报上 , 毕竟AI更多的是底层架构 。 "
另外 , 针对猎豹移动未来在AI业务上取得突破的难度 , 业内人士李嘉豪对《投资者网》表示 , 这对猎豹移动来说具有较大难度 , "不过 , 猎豹移动可以考虑利用自身特性 , 寻求在其他赛道破局以及差异性发展 。 "
无独有偶 , IT行业分析师梁振鹏向《投资者网》表示 , 猎豹移动在发展AI业务面临着诸多难关:首先 , 国内BAT等互联网巨头都在AI赛道疯狂发力 , 发展AI不仅需要资金 , 也需要大量技术;其次 , 发展AI技术需要采集大量的用户数据 , 并将数据进行深度学习训练 。 "猎豹移动缺乏一个具备广阔用户规模、可搜索各种用户数据、收集各种用户偏好的平台 , 所以 , 公司的AI业务很难有所突破 。"
众所周知 , AI业务需要大量资金成本的投入 。 然而 , 截至今年9月30日 , 猎豹移动在支付2亿美元分红之后 , 公司现金储备及长期投资只剩下38.49亿元 。
值得留意的是 , 猎豹移动在第三季度削减研发费用以及销售和营销费用 , 期内公司研发费用为1.176亿元 , 同比下降47.8%;销售和营销费用1.655亿元 , 同比下降58.2%;管理费用为9100万元 , 同比下降51.9% 。
由此 , 在用户数据极其缺乏的基础上再削减研发成本 , 猎豹移动AI业务的发展前景如何以及何时能成为营收主力 , 依然充满了未知 。
海外市场折戟 回归国内需面对激烈围剿
近几年来 , 猎豹移动在海外市场屡次碰壁 , 对海外业务营收造成了严重影响 。
2018年12月 , Facebook终止了与猎豹移动在广告方面的合作;接着 , 今年二月 , Google已从Google Play应用商店下架了猎豹移动约45款应用程序 。
对此 , 猎豹移动表示一直积极配合Google , 遵循Google Play应用商店开发者政策 。 公司在积极整改的情况下 , 依然被谷歌单方面全面下架 。
在海外市场的折戟 , 令猎豹移动不得不寻求回归国内市场以求发展 。
然而 , 即便回归国内市场 , 猎豹移动也将会面对各大竞争对手的激烈围剿 。
"从目前来看 , 工具型应用已经走过了黄金期 , 过去的工具型应用 , 比如美图等经历了转型失败的局面 , 反而被各种产品用插件替代;而WPS作为工具型应用则依托小程序 , 以便捷和社群化打开了新局面 。 猎豹移动能否完成从工具型应用到社群级应用?这对其转型方向和速度来说 , 都将是一次大考验 。 "张书乐如是说 。
梁振鹏对《投资者网》直言 , "猎豹移动的工具应用型产品已经属于二三甚至四线水平 , 比如:做安全卫士它比不过360、市场占有率用户端又比不过腾讯 。 因此 , 猎豹移动的缺陷在于公司缺乏一项拳头产品 , 因此 , 回归国内市场 , 猎豹移动仍将面临强烈的竞争 , 其竞争优势并不明显 。 "(思维财经出品)■
推荐阅读
- 网络|天津联通全力助推天津市入选全国首批千兆城市
- 最新消息|世界单体容量最大漂浮式光伏电站在德州并网发电
- 网络化|工信部:2025年建成500个以上智能制造示范工厂
- 视点·观察|张庭夫妇公司被查 该怎样精准鉴别网络传销?
- 猎豹|数字化助力实体消费 机器人让商场“热”起来
- Tesla|网传特斯拉等新能源汽车保费上涨超50% 多家车险公司回应不实
- 上海|上海供水热线与城投水务官网合并上线,一站式服务更便民
- 数字化|70%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到2025年将实现数字化、网络化
- 服务|互联网+税务让服务更优质 杭州代开发票税务进入新局面
- 人物|俄罗斯网络博主为吸引流量 闹市炸毁汽车 结果够“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