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 , 注定不平凡
我们万众一心的抵抗突然而至的疫情
在世界上做到了对人民最好的保护
虽然今年是波折的一年
但仍然没有阻止我们中国人在科学上的进步
那么在即将过去的2020年间
发生了哪些重要的科学大事件呢
文章图片
(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
—北斗全面覆盖:中国人的全球梦
7月31日 , 中国自主建设、独立运行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全面建成;作为是我国迄今为止规模最大、覆盖范围最广、服务性能最高、与百姓生活关联最紧密的巨型复杂航天系统 , 北斗系统由卫星、火箭、发射场、测控、运控、星间链路、应用验证七大系统组成 。 从北斗一号工程立项开始 , 26年的发展历程 , 才有了今天的成就;
2000年建成北斗一号试验系统 , 使我国成为世界第三个拥有自主卫星导航系统的国家 。 2012年建成北斗二号区域系统 , 为亚太地区提供服务 。 2020年建成北斗三号全球系统 , 实现了中国人的“全球梦” 。
文章图片
—天问一号的火星之旅
7月23日 , 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由长征五号遥四运载火箭从文昌航天发射场发射升空 , 飞行2000多秒后 , 成功送入预定轨道 , 开启火星探测之旅 , 迈出了我国自主开展行星探测的第一步 。 在地火转移轨道飞行约7个月后 , 到达火星附近 , 通过“刹车”完成火星捕获 , 进入环火轨道 , 并择机开展着陆、巡视等任务 , 进行火星科学探测 。
此次火星探测任务的工程目标是实现火星环绕探测和巡视探测 , 获取火星探测科学数据 , 实现我国在深空探测领域的技术跨越;同时建立独立自主的深空探测工程体系 , 推动我国深空探测活动可持续发展 。 截至12月14日 , 天问一号探测器已在轨飞行144天 , 飞行里程约3.6亿公里 , 距离地球超过1亿公里 , 距离火星约1200万公里 , 飞行状态良好 , 已成功完成地月合照、探测器“自拍”、三次中途修正、一次深空机动、载荷自检等工作 。 天问一号预计明年2月中旬接近火星后 , 实施“刹车”制动进入环火轨道 , 为火星着陆作准备 。
文章图片
—万年前的“中国人”
八九千年前 , 活动在中国土地上的人群 , 与现在的中国人是什么关系?
5月《科学》杂志发表的中科院一项论文 , 利用古代DNA测序 , 揭开了有关中国南北方史前人群格局、迁移与混合的若干秘密 。 依靠新发展的DNA捕获与复原技巧 , 过去难以取得的尤其是南方湿热环境下不易保存的遗传物质 , 发现了一些真相:通过测序山东、内蒙古、福建等地11个遗址的25个9500—4200年前的个体 , 中国科学家研究发现 , 在9500年前 , 一南一北有两个明显不同的族群 。 至晚在8300年前 , 南北人群就开始融合了;4800年前趋向强化融合 , 至今仍在延续 。
八千多年以来 , 南北差异在逐渐缩小 。 现在任何一地的汉族 , 都是这两大人群的混血儿 , 混合比例也没什么南北差异 。 现今广泛分布于台湾海峡、东南亚和太平洋岛屿的南岛语系人群 , 起源于中国南方的福建及毗邻 , 也可以追溯到8400年前 。 这一人群 , 按照最新的基因分析 , 并不是以前一些学者怀疑的几万年前就来到中国的古人群 。
文章图片
—嫦娥五号挖土归来
这个不必多说 , 嫦娥五号携带月球样品成功返回地球 , 是40多年后 , 再次有人类航天器重返月球并采回样品 。 对中国和全球航天界 , 这都是一项巨大的科学成就 。 历经23天 , 嫦娥五号成功携带月球样品返回地球;历经11个飞行阶段 , 20余天的在轨飞行过程 , 采集1731克的月球样品返回地球 。 月球表面自动采样封装是嫦娥五号任务中最引人注目的一个环节 。
嫦娥五号在月面选定区域着陆 , 实现我国首次地外天体采样与封装 。 此次嫦娥五号的任务完成 , 中国已成为航天大国 。 40多年来 , 全球航天领域科学家一直希望能更深入地研究月壤 , 此次带回来的样品 , 也将为中国对于宇宙研究提供很多的参考 。
文章图片
—嫦娥上天 , “奋斗者”下海
载人深潜10909米后 , “奋斗者”号全海深载人潜水器成功完成万米海试并于11月28日胜利返航 。 10月10日 , “奋斗者”号从海南省三亚市崖州湾南山港码头启航 , 前往西太平洋马里亚纳海沟海域实施万米深潜试验任务 。 10月27日 , “奋斗者”号下潜首次突破万米 , 并于11月10日创造了10909米的中国载人深潜新纪录;11月13日 , “奋斗者”号完成了世界上首次载人潜水器与着陆器在万米海底的联合作业 , 并进行了视频直播 。
作为人类历史上第4艘全海深载人潜水器 , “奋斗者”实现了多项重大技术突破 , 核心部件国产化率超过96.5%;此次的研制及海试的成功 , 显著提升了我国载人深潜的技术装备能力和自主创新水平 , 推动了潜水器向全海深谱系化、功能化发展 , 为探索深海科学奥秘、保护和合理利用海洋资源提供了又一利器 , 为引导公众关心认识海洋、提升全民海洋意识、加快建设海洋强国作出了突出贡献 。
文章图片
—九章量子计算 , 创造中国速度
九章计算机200秒的“量子算力” , 相当于目前“最强超算”6亿年的计算能力;12月4日 , 《科学》杂志公布的中国“九章”计算机重大突破 , 让世界瞩目 。 在谷歌“悬铃木”计算机之后 , 九章练字计算机再次成功实现“量子计算优越性”的里程碑式突破 。
去年9月 , 美国谷歌公司宣布研制出53个量子比特的计算机悬铃木 , 对一个数学问题的计算只需200秒 , 而当时世界最快的超级计算机“顶峰”需要2天 , 因此他们在全球首次实现了量子优越性 。 中国量子计算机取名“九章” , 是为了纪念中国古代著名数学专著《九章算术》 。 实验显示 , 九章对经典数学算法高斯玻色取样的计算速度 , 比目前世界最快的超算“富岳”快一百万亿倍 , 从而在全球第二个实现了量子优越性 。
文章图片
—应对农田灾害 , 蝗虫何以成灾
飞蝗是地球上分布最广泛的蝗虫物种 , 就像所有的蝗虫一样 , 这些昆虫成年时可能选择独居或群居 , 往后也可能因为某些未知因素选择聚集 。 长久以来科学家都认为 , 迫使蝗虫从独居转变为群聚的因素可能是由其他蝗虫释放出的费洛蒙引起 , 但一直都没不到到确切的触发因素 , 直到现在 。 近80年来 , 科学家对蝗群如何形成有许多的假说 , 分别有食物、繁殖地、性成熟、群集信息素、气候等假说 , 但是究竟是哪一个因素起主要作用以及其中的奥秘和机理并没有在科学上被揭示 。
2020年 , 中科院动物研究所发现了飞蝗群聚信息素 , 揭示了飞蝗群聚的奥秘 。 团队通过分析飞蝗群居型和散居型飞蝗的体表和粪便挥发物 , 在35种化合物中鉴定到了一种由群居型蝗虫特异性挥发的气味 , 释放量低但生物活性非常高的化合物 , 4-vinylanisole(4VA , 4-乙烯基苯甲醚) 。 4VA能够响应蝗虫种群密度的变化 , 随着种群密度增加而增加 , 甚至它的产生可由4只-5只散居飞蝗聚集而触发 , 具有很低的诱发阈值 。
未来或许可以使用合成气味将蝗虫引诱到陷阱中清除 , 或是想办法阻止蝗虫侦测4VA 。 团队在后续的小规模测试中证实了这两种想法的可行性 , 研究人员认为 , 未来通过开发“抗VA”的化学药剂 , 或许能让蝗虫对同伴的气味视而不见 。 如果一切顺利 , 这将是人类史上首次能找到手段有效防治蝗灾 。
文章图片
—华龙一号:持续供电
11月27日00时41分 , 华龙一号全球首堆—中核集团福清核电5号机组首次并网成功 。 华龙一号是我国研发设计的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三代压水堆核电技术 , 设计寿命为60年 , 反应堆采用177堆芯设计 , 堆芯采用18个月换料 , 电厂可利用率高达90% , 创新采用了“能动和非能动”相结合的安全系统及双层安全壳等技术 , 在安全性上满足国际最高安全标准要求 。
这也标志着我国打破了国外核电技术垄断 , 正式进入核电技术先进国家行列 , 这对我国实现由核电大国向核电强国的跨越具有重要意义 。 华龙一号是当前核电市场上接受度最高的三代核电机型之一 , 是我国核电创新发展的重大标志性成果;也将大幅提升中国核电行业的竞争力 , 对优化能源结构、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
文章图片
—麒麟造作系统:Made in China
2020年 , 国产操作系统银河麒麟V10面世 , 它不仅可以充分适应5G时代需求 , 其独创的kydroid技术还能支持海量安卓应用 , 并已经将300万余款安卓适配软硬件无缝迁移到国产平台 。 专家表示说 , 银河麒麟V10作为国内安全等级最高的操作系统 , 是首款实现具有内生安全体系的操作系统,关键技术上不断实现创新和突破,有能力成为承载国家基础软件的安全基石 。
操作系统是软件体系的基础 , 进入数字化时代后 , 作为信息产业的核心 , 软件产业正成为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关键力量,操作系统的重要性更为凸显 。 长期以来,我国高科技产业的短板便是底层软件不自主、基础技术“卡脖子”,要想实现信息技术领域的自主创新,操作系统国产化是必须攻克的关键一环 。 为适应发展需要 , 我国逐渐改变工业领域“重硬轻软”“以购代研”等状况 , 在国产操作系统的自主研发上下大力气 。 30年银河麒麟V10的研发进程 , 从注重技术创新突破关键环节 , 到技术领先却无法与应用软件适配 , 展现出中国团队的持续创新的能力 。
文章图片
—世界第一峰:珠穆朗玛重新量身高
珠峰有多高?作为常识性问题:8848米~而根据今年最近的测量结果 , 8848.86米 。
珠穆朗玛峰 , 简称珠峰 , 是喜马拉雅山脉的主峰 , 同时是世界海拔最高的山峰 , 位于中国与尼泊尔边境线上 , 北部在中国西藏定日县境内 , 南部在尼泊尔境内 。 数千万年前 , 印度洋板块与亚欧大陆板块碰撞挤压 , 青藏高原逐渐隆起并形成“世界屋脊” , 其中具代表性的山峰便是珠峰 。 12月8日 , 中国和尼泊尔两国联合对外宣布 , 经过两国团队的扎实工作 , 珠穆朗玛峰的最新高程为8848.86米 , 此次珠峰高程测量也是我国对珠峰展开的第四次大规模测绘和科考 。
而此次除了基准测量方法 , 还使用了北斗卫星进行了定位测量 , 而所有的精密仪器几乎都是国产 , 这也是目前最精确的珠峰新高度 。
文章图片
2020年就要过去了
我么的生活虽然有所起伏
但在国家和大家的努力下 , 相对于其他国家的严峻形势
中国还是在稳步的向前发展着
无论经济还是科技 , 我们都已经走在世界前列
即将到来的2021 , 我们不仅能共渡难关
更加能看到一个东方民族的继续腾飞
加油中国~!!!
文章图片
每天懂点科技·感受生活不同
伊特克斯手套箱
科学实验保护者
文章图片
优质手套箱产品
【中国|科技强国:盘点2020中国十大科技成就。】认准伊特克斯品牌
推荐阅读
- 产品|泰晶科技与紫光展锐联合实验室揭牌
- 空间|(科技)科普:詹姆斯·韦布空间望远镜——探索宇宙历史的“深空巨镜”
- 相关|科思科技:无人机地面控制站相关设备产品开始逐步发力
- 机身重量|黑科技眼控对焦23年后回归,升级! 江一白解读EOS R3
- 最新消息|中围石油回应被看成中国石油:手续合法 我们看不错
- 公司|科思科技:正在加速推进智能无线电基带处理芯片的研发
- 系列|2021中国航天发射圆满收官!年发射55次居世界第一
- 项目|常德市二中2021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再获佳绩
- 视点·观察|科技巨头纷纷发力元宇宙:这是否是所有人的未来?
- 技术|聚光科技旗下临床质谱仪获批医疗器械注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