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 , 随着5G、物联网等技术的快速发展 , 智能家居走进了千家万户 , 成为现代人美好生活的新选择 。
作为在业界有“爆品机器”之称的创米科技 , 在六年的时间 , 智能设备出货量超过3800万台 , 相继打造了小白智能摄像机、小白智能门铃等多款智能家居单品 , 获得了业内外的高度认可 。
创米精准打造爆款的秘诀到底是什么?
公司创始人、CEO李建新最近在2020第一财经数据盛典现场以《爆款产品的理性艺术》为主题 , 分享了自己的爆款法则 。 他表示 , 其实关键就是七个字:“专注、极致、口碑、快” , 而创米也正“痛苦地”运用着这七字诀 。
文章图片
创米科技创始人、CEO 李建新
“好产品是磨出来的 。 ”李建新说 , 在创米还没有爆款出现的初创阶段 , 他们就经历了无数次打磨 , 甚至不惜回炉重造 。
以小白智能摄像机为例 , 它经过14个月的研发周期 , 开过两次模 , 修模的次数达到了27次 。 为此 , 曾经报废过一整套模具 , 耗资超过60多万 。 对于创米来说 , 用“死磕”的精神打磨产品就是常态 。
除了秉持精雕细琢 , 李建新认为 , 产品的颜值是第一生产力 。 “选产品有时候就像选女朋友一样 , 第一印象很重要 , 所以我们对外观的追求是比较高的 。 ”
当然 , 光有颜值还不够 , 李建新还希望在每一款产品里 , 能找到它最优秀的长板 , 成为市场上无可取代的产品 。 比如 , 创米曾开创性地将语音识别、语义识别、双向通话等功能运用到自己的产品中 , 做出了自己的差异化特色 。
“当一款产品卖得好的时候 , 你要不要迭代?”很多品牌和企业想必都面临过这样的问题 。 李建新的回答是:要有勇于“杀死”自己的勇气 。 创米推出第一款产品的时候 , 卖得非常好 , 但是他们还是推出了价格更低的迭代产品 , 正是这个决策让创米造就了真正的爆品 。
作为公司的创始人 , 李建新也分享了他的创业观 。 大家都说“所有的传统行业都值得重新做一遍” , 但这句话说得简单 , 实践是非常困难的 。 如今的颠覆者 , 往往来自于其他行业的跨界 。
正如杀死数码相机的不是数码相机 , 是手机;给出租车造成压力的是滴滴;杀死泡面的是饿了么、美团 。 所以 , 李建新认为 , 跨界必不可少 , 虽然不知道成功率有多大 , 但要成为颠覆者就必须有去颠覆的勇气 。
今年 , 创米也做了难以想象的事情 , 它进入了传统的门业 , 对门进行了智能化的改造 。 “我们花了485天打造小白智慧门H1 , 总共获得了28项专利 。 这款产品做到了五大系统化集成:软件系统化、供电系统化、设计一体化、体验人性化、硬件系统化 。 ”
文章图片
小白智慧门
获“2020中国新消费商业力量 年度产品力“奖项
李建新说 , 这款产品自今年6月发布后 , “震惊”了整个行业 。 虽然不知道这个品类最终会达到什么样的程度 , 但是他非常希望整个行业一起来做这件事 , 改变未来的生活 。
文章图片
在李建新看来 , 创米的愿景是做家居行业的创业者和领跑者 , 对于2025年的规划 , 他表示 , 创米正在积极建设“小白慧家”线下智能家居体验馆 , 未来5年 , 将打通线上线下 , 提供智能家居定制化服务 , 为用户提供更丰富的全屋智能产品和服务 。
—RECOMMEND—
“风”与“变”:2020消费生态十大变化
2020第一财经数据盛典 |“重”构新消费想象
深度对话Ubras、逐本、卫仕、爱奇艺:
如何智取消费「新物种」?
关于第一财经商业数据中心
第一财经商业数据中心(CBNData)成立于2015年 , 是由阿里巴巴集团和第一财经共同发起成立的 , 面向品牌企业提供数字化增长解决方案的大数据服务商 。
依托阿里巴巴和第一财经的优势资源 , 以全球最大的消费数据库为核心竞争优势 , 充分发挥全媒体势能 , 以AI技术为驱动 , 以多元场景为延展 , 面向品牌企业全面输出数据应用、内容运营、整合营销、销售转化等数字化增长服务 。 业务场景已覆盖传统零售与电商、互联网消费、内容社交、医疗教育、金融理财等多领域 。
微信改版 , 快快将CBNData设为星标?
【小白|创米科技创始人李建新:好产品不怕磨,要有“杀死”自己的勇气】喜欢今天的内容记得点在看哦??
推荐阅读
- 产品|泰晶科技与紫光展锐联合实验室揭牌
- 空间|(科技)科普:詹姆斯·韦布空间望远镜——探索宇宙历史的“深空巨镜”
- 相关|科思科技:无人机地面控制站相关设备产品开始逐步发力
- 机身重量|黑科技眼控对焦23年后回归,升级! 江一白解读EOS R3
- 公司|科思科技:正在加速推进智能无线电基带处理芯片的研发
- 项目|常德市二中2021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再获佳绩
- 视点·观察|科技巨头纷纷发力元宇宙:这是否是所有人的未来?
- 技术|聚光科技旗下临床质谱仪获批医疗器械注册证
- 视点·观察|科技股连年上涨势头难以持续:或已透支未来涨幅
- 视点·观察|科技行业都在谈论“元宇宙”,可是它还不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