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科技综合|5G为桥 搭起心衰患者“千里生命线”
文章图片
图1/6
在5G网络下 , 汤宝鹏医生在乌鲁木齐 , 为远在1500公里之外喀什的努尔大叔进行术后随访 , 图源:采访对象
来源:《IT时报》公众号vittimes
30秒快读
1、相隔1500公里 , 还有病毒的层层隔离 , 身在乌鲁木齐的医生为远在喀什的病人进行ICD术后随访 。
2、CRT术后的患者必须终身随访 , 每年有超过百万的患者需要术后随访 , 但六成都来自农村地区 , 他们需要舟车劳顿到大城市来随访 , 即便在诊室只有10-15分钟 。
3、一个巴掌大的黑盒子 , 能做什么?救命!一场5G“革命”正在展开 。
12月15日 , 努尔大叔走进新疆喀什地区第人民医院 , 他的手脚已经有些浮肿 , 作为一名严重的恶性心律失常室速、室颤高危患者 , 他急需做一次ICD(植入式心脏转律除颤器)术后随访检查 。 但喀什地区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 , 挡在了他和乌鲁木齐之间 。
15分钟后 , 一次ICD术后程控随访完成 。 努尔大叔的心脏终于又可以正常“呼吸”了 , 而给他治疗的 , 正是远在千里之外的乌鲁木齐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副院长、教授汤宝鹏 。
这是新疆首次5G云随访起搏器的术后远程诊疗 , 通过5G、云平台、大数据等新科技 , 远程医疗服务正打破病毒带来的隔离 。
如果说医者体现的是良心和温度 , 那么 , 新一轮信息技术和科技革命浪潮 , 决定着现代医学前行的动力和速度 。
01
通宵未眠等待的“10分钟”
袁心普至今记得那位老伯 。
上海的秋天 , 乍暖还寒 , 一位老伯走入沪上某三甲医院心内科诊室 , 神情疲惫 。
“您脸色看起来不太好 , 最近病情有反复吗?”作为当天配合医生随访检查的雅培公司工程师 , 袁心普一边做检查准备 , 一边问道 。
“昨天下午赶到上海时 , 附近旅店都订满了 , 有人让我用手机订个远一点的 , 可我不会 , 所以在门诊大厅将就了一晚上 。 ”家住江苏某县的老伯无奈地说道 。
10分钟后 , 检查完成 , 老伯匆匆离开 , 他还得赶回去的长途汽车 。
“诊室10分钟”的代价 , 是来回超过200元的路费、24小时的奔波和一夜未眠 。
文章图片
图2/6
图源:Pixabay
老伯是一名心衰患者 , 这次就诊是做CRT(植入式心脏再同步起搏器)的术后随访 。 和ICD一样 ,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也是目前主流的心衰器械治疗技术 。
心衰 , 被称为心血管疾病的“最后战场” , 冠心病中的“癌症” , 其高死亡率和高发病率是全球性的挑战 。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是治疗心衰的有效方式 , 在人体内植入一个起搏器 , 三根导线连接在心脏起搏器上监视心率 , 起搏器根据心脏的不同情况工作 , 以增强心室收缩力 , 缩短QRS(心电图心室除极时间)时限 , 增加射血分数 , 逆转心室重构 。
【新浪科技综合|5G为桥 搭起心衰患者“千里生命线”】有研究发现 , 与单独进行药物治疗相比 , 加入CRT可使死亡风险降低24% 。
不过 , CRT术后的患者必须终身随访 , 以便医生随时了解起搏器的工作状态 , 并根据病情的变化做出调整 。 尤其是术后第一年 , 患者需要按照1个月、3个月、半年的时间节点 , 定期随访 。
中华医学会发布的《2019年中国心血管病报告》数据显示 , 2019年全国累计完成超过13万台心脏起搏器植入术 , 每年有超过百万的患者需要术后随访 。
由于医疗资源及手术技术仍然存在显著地区差异 , CRT手术大多都在相对发达的地区完成 , 其中至少六成患者来自农村或者四五线城市 , 这意味着 , 如果要做术后随访 , 他们同样需要长途跋涉、舟车劳顿 , 即便在诊室只有10-15分钟 。
02
一次1500公里之外的治疗
喀什第一人民医院心律失常科主任依马木面前 , 放着一台白色的仪器 , 这是起搏器术后程控仪 , 负责读取和操控植入人体心脏起搏器 。 白色线缆一头连着程控仪 , 另一头的探头则贴在努尔大叔胸口 , 屏幕上弯曲的心电图、大大小小的数字 , 是大叔的“心脏”在说话 。
程控仪旁边还连着一个巴掌大的黑色正方形盒子 , 但它似乎是“沉默”的 , 只有白色无线网卡上的一个小光点在闪烁 。
“程控仪显示有报警事件!”几乎同时 , 乌鲁木齐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里 , 汤宝鹏和雅培工程师朱玉龙手里的Pad控制端上 , 呈现出与喀什程控仪上同样的画面 。
文章图片
图3/6
坐标喀什第一人民医院 , 在心律失常科主任依马木陪伴下 , 努尔大叔正在接受1500公里之外的远程随访 , 图源:采访对象
“看起来不太像常规的心电图 。 ”边做检查、边视频通话的依马木问道 。
汤宝鹏简单在Pad上操作了几下 , 程控仪和Pad的画面秒速实现了同步 , 仿佛彼此之间没有隔着1500公里的戈壁高山 , “应该是有过一次强烈的电磁信号干扰事件 。 ”在朱玉龙的协助下 , 汤宝鹏为努尔大叔重新设置了ICD参数 , 以便将一些常见的干扰信号过滤掉 , 避免起搏器误放电 。
文章图片
图4/6
汤宝鹏为远在1500公里之外喀什的努尔大叔 , 调节起搏器参数 , 图源:采访对象
15分钟后 , 依马木帮努尔大叔拿下了程控仪探头 , “可以了 , 三个月后再来常规随访” 。
这是朱玉龙在新冠疫情期间为新疆喀什ICD患者提供的一次紧急随访服务 , 只是 , 这次 , 他在乌鲁木齐 , 没像以往那样飞到喀什 。
没去过新疆的人 , 恐怕无法切身感受这个中国最大的自治区究竟有多大:166万平方公里 , 六分之一国土面积 , 20个机场 。
和田、阿勒泰、塔城、吐鲁番……疫情暴发前 , 朱玉龙和他的三位同事 , 每个月在这些机场间穿梭 , “每次成本至少3000元 , 而且频次极高” 。
朱玉龙是雅培常驻新疆的工程师 , 和各地区医院心内科的医生一起为随访患者服务、调试程控仪 。 疫情暴发后 , 正常出差便停止了 , 病人无法如期随访 , “通常情况下 , 80-90%的病人随访只是观察 , 但10%左右的病人要做术后优化 , 如果不能及时调整 , 病人甚至可能会有突发生命危险” 。
无论是年初的新疆 , 还是10月的喀什 , 对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患者而言 , 都是无解的难题 。 直到12月初喀什恢复正常物流后 , 三台小黑盒从乌鲁木齐送到了喀什 。
03
一场即将展开的“革命”
南京鼓楼医院心血管内科教授徐伟更早看到了这个盒子 。 今年9月17日 , 通过同样的一套系统 , 徐伟为远在江阴的起搏器植入患者徐老伯进行了远程随访及指导 。
76岁的徐老伯上半年在江阴市人民医院接受了CRT治疗 , 在术后随访中 , 江阴市人民医院发现他病情比较复杂 , 建议到鼓楼医院心血管内科起搏门诊做进一步检查 , 确定后续治疗策略 。 但因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 , 异地就医存在许多不便 , 徐伟便想到了不久前雅培公司和中国电信上海公司(以下简称上海电信)共同研制出的这套5G远程随访系统 。
黑色盒子 , 其实是程控仪信息采集及数据传输模组(简称程控仪数据采集盒) , 它可以将程控仪内部文件复制后 , 自动通过5G/4G或者固定网络同步传输到云平台指定的位置 , 其他医生或者工程师 , 无论身在何处 , 只要登录指定平台 , 便可以实现“咫尺天涯” 。
通过10分钟的远程诊疗 , 徐伟为徐老伯的起搏器做了参数优化 , 成功将其心电图QRS波宽度指数从180降到130 , 并在与当地医生电话沟通后 , 确定了徐老伯随后的药物治疗策略 。
文章图片
图5/6
南京鼓楼医院心内科教授徐伟在南京鼓楼医院给县域医院做5G远程随访 , 图源:采访对象
身为县域心脏心律医师联盟全国理事长的徐伟 , 敏锐看到这套远程随访系统所具有的意义 。
近年来 , 中华医学会在全国范围内大力推广“三远工程” , 远程培训、远程手术指导和远程随访 , 希望通过科技打破医疗资源不均衡的现状 , 做到大病不出县 。
但具体到心血管疾病治疗 , 徐伟遇到的现实情况是 , 心脏起搏器植入手术属于医学和高科技产品的结合 , 对临床技术和经验要求很高 , 真正能上手的医生是稀缺资源 , “发达地区和中西部地区医疗水平差距明显 , 2019年 , 整个青海省做的植入手术是800例 , 而江苏省是多少?1万例 。 ”
即便当地能完成手术 , 对于CRT的术后优化 , 却并不是每个医生都能完成的 。 某种程度 , 医学诊疗是一门经验学科 , 顶尖医生胜在见多识广、经验丰富 , 而CRT术后情况复杂 , 很多时候 , 即便是手术医生 , 也可能不知如何处理 。
“这套系统将医生和远处的病人完全融合在一起 , 我直接实时操控程控仪调整病人的起搏器 , 这已经不是远程建议 , 而是远程诊疗 , 所有过程和来我办公室一模一样 。 ”徐伟十分兴奋 , 他觉得 , 科技将带来一场革命 。
徐伟最近希望推进一件事 , 在江苏全省建设5-6个大型随访中心 , 配备5G云随访系统和顶尖的心内科医生、工程师 , 县域医院可以和中心约定 , 定期集中本地病人进行远程随访 。
这样不仅省去了病人舟车劳顿之苦 , 也让优质医疗资源覆盖到下级医院 , 从而做到“大病不出县” 。
和徐伟一样 , 汤宝鹏也看到了这套5G云随访系统的价值 。 这次与喀什连线成功后 , 汤宝鹏准备全疆推广这种模式 。 在地域辽阔的新疆 , 远程随访具有更紧迫的现实意义 。
如今 , 通过5G网络和专用设备 , 5G云随访项目已在多个地级市医院落地 。
2020年6月起 , 在四川、江苏、云南三地的多家医院进行了调试 , 并逐渐投入使用 。
8月26日 , 由中国电信上海公司和雅培公司共同报送的“雅培心脏起搏器5G+VR智慧医疗项目”从46个决赛项目中杀出重围 , 最终获得工信部5G 应用征集大赛全国优秀创新奖 。
04
采访人员手记
相信5G 相信它会带来的惊喜
2015年以来 , 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在全球迎来新一轮发展高潮 , 关乎国计民生的医疗健康领域 , 自然也是全新信息技术与网络技术融入的重点领域 。 但2020年的一场疫情 , 让融入的速度大大加快 。
远程医疗服务体系是新医改重要的创新模式 , 通过信息技术手段 , 鼓励二级、三级医院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供医疗服务 , 促进医疗资源纵向流动 , 提高优质医疗资源可及性 。 这样的设想和建设早已有之 , 但直到2020年才进入井喷期 , 因为 , 5G来了 。
高带宽、低时延、广连接是5G广为人知的三个特性 , 其中带宽最高可达1Gbps , 理论时延1毫秒 。 随着5G快速普及 , 2020年 , 5G+智慧医疗已经成为落地最快的产业互联网应用场景之一 , 更多优质医疗资源正在通过移动网络下沉 。 比起改造社区医院的固网宽带 , 5G部署更快 , 而且更利于检查设备的灵活移动 。
从诞生的那一天起 , “5G改变社会”的口号便被反复提及 , 今年11月1日商用一周年时 , 人们却发现 , 除了更快的速度 , 5G似乎并没有带来更多惊喜 。 但从5G CRT随访项目上 , 我看到的是 , 耐心 。
文章图片
图6/6
一整套5G CRT随访设备 , 图源:采访对象
从有想法到项目投入实践 , 雅培和上海电信的团队用了整整两年的时间 , 在数十个小而微的项目中摸爬滚打 , 寻找5G真正能改变的场景 。 事实上 , 除了云随访 , 双方建立的5G+VR远程培训教室 , 也已经是全国最大的心内科起搏器植入手术VR教学视频库 。
类似这样的智慧医疗创新 , 不仅仅是一种技术上的突破 , 更多是构建一种以患者为中心的医疗服务体 。
随着移动医疗终端普及、医疗物联网发展、医疗机构、专业人员的参与度提高 , 未来五年 , 我们相信 , 智慧医疗将不仅从技术和资源供给端改变行业的基础架构 , 还将在业务和运营方式上彻底重塑医疗健康服务的供需形态 。
小贴士:
通常所说的心脏起搏器准确名称是CIED(心血管植入型电子器械) , 包括植入式心脏起搏器、ICD(植入式心脏复律除颤器)、CRTP (植入式心脏再同步起搏器)、CRTD(植入式心脏再同步复律除颤器) , 手术之后 , 每隔一年或半年 , 均需要进行定期常规随访 , 在遇到患者不适等事件时 , 需要进行紧急程控随访 , 参数调整 。
作者/IT时报采访人员 郝俊慧
推荐阅读
- 产品|泰晶科技与紫光展锐联合实验室揭牌
- 空间|(科技)科普:詹姆斯·韦布空间望远镜——探索宇宙历史的“深空巨镜”
- 相关|科思科技:无人机地面控制站相关设备产品开始逐步发力
- 机身重量|黑科技眼控对焦23年后回归,升级! 江一白解读EOS R3
- 公司|科思科技:正在加速推进智能无线电基带处理芯片的研发
- 项目|常德市二中2021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再获佳绩
- 视点·观察|科技巨头纷纷发力元宇宙:这是否是所有人的未来?
- 技术|聚光科技旗下临床质谱仪获批医疗器械注册证
- 视点·观察|科技股连年上涨势头难以持续:或已透支未来涨幅
- 视点·观察|科技行业都在谈论“元宇宙”,可是它还不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