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rNet|车载系统大战:左边是BAT,右边是华为小米们


CarNet|车载系统大战:左边是BAT,右边是华为小米们
文章图片

配图来自Canva可画
近年来随着智能汽车行业的火热 , 国内车载系统市场也迎来了快速发展 。 车载系统凭借其在语音互动、导航路线规划、影音娱乐等多方面的广泛应用 , 为人们日常生活带来了诸多便利 。
随着AI、5G通信技术的发展 , 车载系统类产品的功能 , 也越来越多样化 。 比如 , 目前市场中的车载系统产品 , 已经具有防撞预警、车道偏离警示系统、胎压监测装置等诸多新功能 。 而这些技术应用的进步 , 又推动了整个车载市场的发展 , 看到商机的手机厂商们纷纷在市场发力 , 向早先入局的互联网企业发起挑战 。
互联网巨头先发制人
国内车载系统市场中 , 互联网企业是最先展开布局的一批 。 早在2014年4月 , 百度就发布了其智能互联车载系统CarNet , 阿里、腾讯也相继发布了自家的车载系统产品 。
经过多次战略升级后 , 百度车载产品升级为CarLife+系统 , 这款系统不仅接入了QQ音乐、网易云音乐、喜马拉雅FM等娱乐资源 , 还能为用户提供地图导航、电话、辅助驾驶等系统服务;腾讯的All in Car车载系统 , 则是将汽车作为新型媒介终端 , 融入影音、视频、IP等服务体系 , 能为用户提供智能语音、场景服务、内容、社交、运营增值等多项服务 。
阿里在车载系统领域的布局 , 则是以AliOS为核心 , 将高德地图的定位功能 , 和阿里的电商、支付、文娱领域的生态融入其中 , 为用户提供多样化的便捷服务 。 比如 , 阿里和壳牌等汽车服务公司合作推出的车载系统 , 就能为用户提供智慧加油、停车等线上支付服务 。
经过多年的积累后 , 率先在车载系统领域展开布局的BAT , 已经进入拓展市场的阶段 。 比如 , 阿里、腾讯分别通过和奥迪、现代汽车等车企的合作 , 来为其进一步打开市场做准备 。
从BAT的布局来看 , 三家对车载OS的研发都非常重视 。 而在BAT争相入场的背后 , 与车载系统能够提供多样化的商业价值不无关系 。 首先 , 车载OS在技术的推动下 , 其市场规模在不断扩大 , 这为BAT拓展新的营收渠道提供了可能 。 据麦肯锡调查数据显示 , 2025年全球智能汽车市场规模将突破1.9万亿美元 , 其中60%的商业价值源于软件 。
其次 , 汽车作为重要的交通工具 , 有较强的增值服务价值 。 比如汽车的娱乐、导航、加油等服务 , 都为BAT拓展新的商业模式带来了新机会 。
手机厂商后发力
在互联网企业如火如荼拓展市场的同时 , 国内手机厂商也开始向车载系统领域进发 。 今年4月华为宣布 , 其HiCar车载OS已经进入了最后调试阶段 , vivo也在11月发布了自家的车载系统Jovi , 小米也与奔驰合作推出自家的车载OS 。
从车载OS产品的应用功能来看 , 华为的HiCar系统不仅融入了酷狗、百度地图、喜马拉雅等多款服务应用产品 , 还加入了智能手机、智能手表、手环、音箱等AIOT产品的联动功能 , 能为用户提供多终端车机无感连接、车内一键远程控制家居等服务 。
vivo发布的Jovi车载系统 , 则可以通过Jovi语音助手进行电话接听、语音导航、听歌、控制IOT设备操作 , 同时这个车载系统还可以显示用户来电、微信等重要信息;在该领域布局稍晚的小米 , 也正在研发具有智能家居交互功能的车载系统 。
和BAT相比 , 小米、华为、vivo在车载系统领域的布局 , 更注重AIOT生态的联动功能 , 这从三家车载OS产品的功能就可以看出 。 比如华为、vivo的车载OS产品 , 都支持和智能手机联动功能 , 而这正是手机厂商进入市场的优势所在 。
作为智能家居重要的切入口 , 智能手机有着高频次使用的入口优势 , 这种优势能为手机厂商在车载系统领域的布局提供助力 。 在这种优势的支持下 , 手机厂商在国内车载系统市场 , 自然拥有不低的竞争力 。
另外 , 车载OS的AIOT生态价值对手机厂商同样意义重大 。 比如车载OS的联动功能 , 对手机厂商进一步打开智能音箱、智能耳机等产品市场大有助益 。
各有侧重
对于车载OS领域的布局 , 手机厂商重在拓展AIOT生态 , 互联网企业则注重扩大自家的商业生态 , 这显示出两类企业在车载系统市场布局上的不同 。
首先 , 在生态方面 , 互联网企业是借助车载系统 , 逐步拓展其支付、娱乐、定位等商业化服务 , 其意在拓展新商业模式;而手机厂商则是以车载OS的联动功能为核心 , 打开AIOT生态 , 以带动周边产品的销量 。
其次 , 在服务功能方面 , 手机厂商、BAT推出的车载系统产品 , 都具有语音服务、影音、定位等服务功能;但BAT的产品更侧重于智慧加油、影音等生活服务功能 , 而手机厂商则主打手机联动解锁、远程控制等功能 , 为用户提供更好的体验 。
最后 , 在战略意义方面 , 两个领域的企业也有着不小的差异 。 对BAT来说 , 入局车载系统领域 , 是将自身生态融入其中 , 从而为老业务带来新的活力;而手机厂商的布局 , 更多的是扩展AIOT生态的边界 , 车载OS则是其打开AIOT大门的另一把钥匙 。
随着国内互联网市场日益成熟 , BAT更难找到新的增长点 , 潜力无限的车载系统对互联网企业的战略意义不言而喻 , 因此能够将自身商业生态融入蓬勃发展的汽车OS市场 , 对BAT而言就显得尤为重要 。 而对手机厂商而言 , 车载OS虽然是AIOT生态重要的切入口 , 但手机厂商仍有更多其它的选择 。
车载OS未来将何去何从?
随着手机厂商在车载OS市场频频发力 , 有着先发优势的互联网企业也将面临新的挑战 。 比如 , 和手机厂商相比 , BAT在车载OS领域有多年的市场积累、服务生态等方面的优势 , 手机厂商则有着AIOT生态联动的优势 , 能为用户带来更好的服务体验 。 从这个角度来看 , 两类企业的优势明显不同 。
而对用户而言 , 智能手机和车载OS的联动功能、娱乐、生活服务等功能 , 都能为其带来多方面的便利 , 因而同时具有这些功能的车载OS产品 , 更受用户欢迎 。 于是 , 扩展各自的车载OS产品的服务边界 , 就成了互联网厂商、手机厂商新的发力方向 。
比如 , 腾讯在最新升级的All in Car系统中 , 增添了多模人机交互、自动唤醒等新服务功能 , 而华为也跟酷狗、云听等APP提供商合作 , 扩展自家产品的娱乐服务 。 以此来看 , 未来这两个领域的企业 , 难免在拓展产品边界过程中产生摩擦 。
不过 , 近期vivo和百度的强强联合 , 给想要扩大服务边界的企业提供了新的解决思路 , 即两类企业之间不止是存在业务的竞争 , 还存在合作的可能性 。
从行业整体来看 , 无论这两类企业接下来 , 以怎样的方式拓展市场 , 这种竞争、合作共存的市场氛围 , 都会对推动行业及市场的健康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
【CarNet|车载系统大战:左边是BAT,右边是华为小米们】文/刘旷公众号 , ID:liukuang110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