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宏观】美联储前瞻指引面临困境( 三 )

第三阶段是以经济状况为参照的前瞻指引,明确经济状况的衡量标准,在经济状况达到某个水平前,维持政策利率不变。在2012年12月的FOMC声明中美联储首次使用了失业率、通胀率门槛:“只要失业率在6.5%以上、未来一到两年通胀率在2.5%以内、同时更长期通胀预期稳定的情况下,目前处于超低水平的基准利率都将是合适的。”这也与美联储最大限度的就业和价格稳定的双重目标相呼应。此后,美联储还引入对金融环境发展的考虑。美联储第三阶段前瞻指引提供了比之前更多的信息,给出了货币政策变动的具体先决条件,增加货币政策灵活性,有效弥补第二阶段的不足。

除了上述美联储在FOMC货币政策声明中运用的前瞻性指引外,两次FOMC会议间隔期,诸位美联储官员的讲话,可被视为“非正式”前瞻指引。美联储每年有8次议息会议发布货币政策声明,每次会议间隔1-2个月,在此期间美联储主席及各地方联储的官员会发表对经济现状和预期的看法,这会对市场预期造成一定的影响。特别是当美联储官员表态整体偏鸽或偏鹰,甚至整体出现转向时,对市场的影响则较大。

1.2、 前瞻指引优缺点

前瞻性指引作为一项非常规货币政策工具,能够成为常规货币政策手段的补充,提高常规货币政策有效性。特别是在次贷危机之后,发达国家的常规性货币政策工具已经没有进一步施展空间;为刺激经济复苏,量化宽松政策、前瞻性指引、负利率等非常规货币政策相继出台。与其他非常规货币政策工具相比,前瞻性指引只是对预期进行引导,并非实质性地进行某种操作(不用对利率做出调整,也不用进行资产购买),一定程度上能够减小美联储的操作成本。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