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局会议后,新的预期差正在形成( 九 )

年初市场对于19年货币政策的基准预期为每季度降准一次,并认为4月份将进行定向降准对冲到期的MLF。就在这样的言论甚嚣尘上之时,央行出面辟谣。随后的总理工作报告称“不搞大水漫灌”,央行例会提到“总闸门”措辞,结合此次政治局会议“松紧适度”的表述,货币政策总量层面的刺激可能暂时退居二线。

从12年以来,央行货政报告中更多地以“稳健”定调货币政策,然而实际上可细分为“稳健偏松”、“稳健中性”以及“稳健偏紧”三种类型。18年5次降准,净投放资金规模不断上升,实质上是“偏松”,而19年以来,无论是2月份资金面超预期紧张,还是4月份MLF操作不及预期,均是“偏松”向“中性”回归的表现。

具体落实上,2月份对票据融资进行监管,3月份数据公布后对放贷过于激进的银行进行窗口指导,非标融资边际回暖但出资金信托以外的通道业务始终未得到放松。考虑到银行项目储备消耗情况,以及18年一季度地方债发行低基数效应消退,后续社融增速预计很难维持加速上行趋势,考虑到未来1-2个季度名义GDP增速难以出现显著提升,社融同比长期脱离“与名义GDP增速相适应”目标也不是央行合意的水平。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