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分析】1905丨坚守底线思维 维护经济金融稳定(38)

回顾本次央行与银保监会对包商银行的处置,有两点值得重点关注:一是国家目前处置银行信用风险事件,仍以防范系统性风险,维护金融市场信心与预期稳定为第一优先。根据央行表态,本次托管实际上是为包商银行注入了国家信用,说明维稳仍优先于市场化原则,打破刚性兑付尚不会一步到位;二是打破刚性兑付,让市场化机制真正在资源配置过程中发挥决定性作用,令市场真正以充分的自由竞争为基础,实现有进有出,适者生存,弱者退出,必然会是我国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方向。

1. 广大城商行与中小银行的共性困局

本次包商银行事件爆发后,市场与社会公众可能惊讶于这样一家曾经辉煌的银行,内里的经验质量却是这样的差,其风险内控的全线崩溃更是令人触目惊心。但事实上,包商银行所呈现出的问题,远不是个案这么简单。4月2日,国家审计署发布的2019年第1号审计结果公告显示,7个省(区)的部分地方性金融机构存在不良贷款率高、拨备覆盖率低、资本充足率低、掩盖不良资产等问题。

其中,被点出名称的绝大多数是农商行、农信社等中小型金融机构。在最值得关注的不良率问题上,1号公告更是明确指出,河南浚县农商行等河南省42家商业银行截至2018年底的贷款不良率超过5%警戒线,其中超过20%的有12家,个别商业银行贷款不良率超过40%。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