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分析】1905丨坚守底线思维 维护经济金融稳定(39)

在审计公告披露之前,农商行不良率高企的问题已引发舆论关注,个别银行甚至被曝出不良率一度接近或超过20%,但是公告披露在同一省份出现12家银行不良率超20%、个别超40%,仍大大超出市场对中小型银行资产质量恶化的预期。上述不良数据容易让人联想到上世纪90年末国有大行不良资产的情况,彼时国有大行的不良率超过20%,被国内外业界冠以“技术性破产”头衔。对照来看,现在“个别”银行超过40%的不良率,不禁令人联想起我国银行业曾经的艰难时期。

虽然,目前通过严格对标国际监管规则(巴塞尔 III)等,我国系统性重要性银行已经全面建立起规范的经营与风险控制体系,目前各大银行经营状况稳健,风险控制工作全面而有效。然而,广大“小而不倒”的城商行、中小银行假若出现普遍的风险点状累积,在某一时点,密集的点状爆破,同样会引发市场流动性的系统性风险,从而严重冲击货币市场的稳健运行,引发金融市场的大幅冲击,这是当前防风险底线思维下,我国监管层决不允许出现的状况。

为何大银行与中小银行会出现经营目标和风险控制上的鲜明差异?这主要是由大银行与城商行、中小银行差异巨大的负债端成本与资产端收益状况所决定。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