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分析】1905丨坚守底线思维 维护经济金融稳定(41)

2003年12月16日,中央汇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挂牌。2004年1月6日,中国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公布了股改方案。主要内容是,建立规范的公司治理结构和严明的内部权责制度,形成良好的财务约束和内在风险防范机制,同时要进行相应的财务重组,加快处置不良资产、充实资本金,建立良好的财务基础和严格的财务标准。其中,中央汇金公司注资中国银行225亿美元;注资中国建设银行200亿美元,代表国家对国有大型金融企业行使出资人的权利和义务、维护金融稳定。此后汇金公司先后完成对交通银行、工商银行、农业银行的注资。五大国有商业银行完成股份制改造。财务重组为国有商业银行建立真正的现代金融公司治理结构奠定了基础。从此我国的银行经营内控与风险管理开始了全面与国际接轨的进程,特别是在巴塞尔III实施之后,2012年开始,我国银行的资本充足率要求持续提高。未来几年,国际系统重要性银行(如工商银行等)还要按照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统一安排实施总损失吸收能力资本要求(Total Lost Absorb Capability, TLAC),与之对应,相关银行的资本要求还会继续提升。

我国银行业(尤其是国有大银行)深深体会过信用风险过度暴露之苦,因此重组后的商业银行开始对于资产质量的严苛追求,并依照国际规范,建立起以资本/资产(具体体现为资本充足率相关要求)的比例管理为核心的内控规则,对于实现银行稳健经营、防范系统性风险、维护金融稳定、保护广大储户的利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尤其是对全球及国内系统重要性银行而言。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