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商业模式,叫“学不会”的新鸿基( 七 )

资料来源:东吴证券

1993年,新鸿基与北京东安集团合作开发新东安广场(北京APM),首进内地。此后,将香港两个地标建筑复制到上海,并以合作方式陆续布局上海周边、广州、佛山和成都。

但此阶段,新鸿基的内地步伐相对缓慢。到了2016年,其开始加速布局,相继推出了广州天环、天汇两项目。

虽说,未来随着上海ITC、南京国金中心、成都环贸广场等项目的陆续入市,新鸿基在内地的租金收入将得到进一步提升。但就目前来看,其内地发展呈现出以下二点:

瞄准一线城市核心商圈,有上海依赖症

截至2018财年,新鸿基内地已经落成物业所占楼面面积达1380万平方呎,其中52%为商业项目,31%为写字楼。

按地区看,上海是重头戏,占比56%;其他长三角城市占比13%次之;北京/广州/其他珠三角城市/成都分别占比为12%/11%/7%/1%。

而发展中物业,上海依旧最具看点。预计2023年底前全面落成的上海ITC,一、二期写字楼出租率已超9成,Adidas承租全栋二期写字楼作品牌地区总部,而一期商场已近全部出租,将于今年第四季度开业。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