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正固收】房地产债主体和个券评分框架(11)

3.2地产企业的业务情况

广义的地产业务情况包括负债、杠杆和现金类指标。负债能直观反映企业的债务杠杆,结合现金类指标可判断企业长/短期的偿债能力。企业的内生性现金流主要由经营活动产生,而经营活动受到企业业务类型、稳健性等多方面业务因素的影响。同时,业务情况既会通过影响销售收入进而传导至偿债能力,还反映企业的项目成熟度、积极性及业务开拓的激进程度等。地产企业的业务情况可由如下指标加以衡量:房地产相关(及不相关)业务占比、投资性房地产后续计量模式、期末土地储备面积/当年签约销售面积、(存货+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投资性房地产)三年CAGR、项目公司平均参股比例等。

【方正固收】房地产债主体和个券评分框架

我们将地产企业的业务类型划分为地产开发业务、地产衍生业务和非地产相关业务。房地产开发业务是土地开发和房屋建设等行为的总称,包含城市新区开发和旧区改建。而房地产衍生业务包括物管及投资性物业,如租金、长租公寓、特色小镇和联合办公等。物管类相关业务能提升业务多元性,分散风险。房地产开发及相关业务占比越高,相对而言越能提升企业竞争力和持续盈利能力。非房地产业务包括养老、医疗、物流、文旅、体育、金融、消费等,在业务发展成熟前可能会拉低企业偿债能力,在我们框架中是负向指标。2016~2018年,全口径销售收入排名前45的上市公司中,房地产开发业务加权比例分别为88.71%、88.95%和89.56%,而非地产相关业务比例也在逐年小幅提升,占比分别为1.63%、1.70%和1.74%;地产衍生业务在逐年压缩。分评级看,AA级及以下评级的房地产企业非地产相关业务占比明显高于AA+及以上评级的企业。2016-2018年AA评级企业非地产业务占比分别为5.71%、4.56%和4.38%,而中高评级(AA+/AAA)地产企业的非地产业务比例为1.62%、1.73%和1.68%,显著低于低评级(AA)企业。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