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航司的不正常应对流程:如何做到真正切合旅客需求( 六 )

对于第五阶段、第六阶段的旅客,此时旅客情绪已经基本平复,航空公司能做的已经有限,但还需密切注意其是否有可能因航班不正常而延误其下一程行程(如内地境内还需要再转机的旅客);同时应当及时向旅客致歉(机械故障等航司责任)或表示遗憾(不可抗力等非航司责任),并出具情况说明书(或致歉信)协助旅客办理手续。

同时,航空公司内部还需要建立标准化,语言中性的通知体系,以便适应国际化的旅客结构。在欧美航企采用的结构通常如下:

对于高频率基础信息,比如航班延误、取消,以及对应的应对方法(如替代方案)等,采用模板化的多语言结构:“您抵达 xx 的 xx000 号航班因天气原因,延误 xx 分钟/取消;”可整理成“目的地、航班号、状态和原因”四大要素,从而实现多语言的复用,例如“Your flight xx000 for xx is delayed for xx minutes / cancelled due to weather”。

对于更复杂的信息,应该至少以航空公司的最主要客人的母语和英语通知;如果可能的话,应请外站员工配合翻译成当地语言在官网上刊布。例如,国泰航空关于香港机场的提示,就除了以中英文刊出之外,也在旅客来源较多的日本、韩国以当地语言刊出:中文、英文、日文、韩文;而评估之后认为影响乘客较少的法国、德国、荷兰、西班牙、意大利、俄罗斯、越南、印尼等国,则统一以英语刊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