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管就死,一放就乱”, 那是你没有用过谷歌的目标管理利器OKR( 七 )

OKR与KPI不同的地方

传统KPI在企业运用中往往遇到两个问题:

1. 有些事情值得去做 , 但在计划阶段无法测量 , 因此无法制订目标 。 于是 , 出现大量考核期末修改 KPI 甚至弄虚作假的现象 , 各项KPI 都处于达成状态 , 考核流于形式 。

2. 过度追求目标值数字达成 , 背离数字目标背后不可测量的愿景 。 KPI要求将目标转化为关键绩效并以数字衡量 , 这对制定者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 如:一家互联网公司希望用户喜欢他们的产品 , KPI制定者错误地以“页面浏览量”来衡量“喜欢” , 并下达了KPI 。 员工为了完成KPI , 把用户原本可以在一个页面上完成的事情分到几个页面上完成 。 最终KPI达成了 , 用户却更讨厌这个产品了 。

那OKR是怎么做的呢?

OKR与绩效考核分离 , 不直接与薪酬、晋升关联 , 强调KR(关键结果)的量化而非O(目标)的量化 , 并且 KR(关键结果)必须服从 O(目标) , 可以将KR(关键结果)看做达成O(目标)的一系列手段 。 员工、团队、公司可以在执行过程中更改KR(关键结果) , 甚至鼓励这样的思考 , 以确保KR(关键结果)始终服务于O(目标) 。 这样就有效避免了执行过程与目标愿景的背离 , 也解决了KPI目标无法制定和测量的问题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