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个挑战,流量瓶颈。平台生态这边,亚马逊封店事件后,越来越多卖家将测评费用转移至站内广告,亚马逊广告短期内也面临流量供给不足的情况。可以看到,Q3亚马逊SP广告第三季度同比上升24%,但SP广告点击率从Q2的38%下降至20%,站内广告回报率在下降。
文章插图
独立站生态今年在流量端同样困难重重。一是iOS隐私新政的实施极大的影响了Facebook广告的精准投放,现阶段做营销必须更注重内容的输出,但这恰恰是很多卖家的弱项,或者说是过去几年一直忽视的地方。二是大量新玩家涌入,竞争加剧,Facebook广告成本明显上涨。我们对部分独立站卖家调研得到的声音,“从4月开始广告成本明显上涨,至少上涨了七八个百分点”(这还是好的情况),也有说“现在单次出单广告成本由15美金涨至20美金”。
这些问题无不说明,当流量红利褪去,如果不能用更高的消费者价值去对冲不断上涨的成本,卖家们的生存挑战就在眼前。
第三个挑战,无品牌。这是Marketplace Pulse的一个数据统计,以耳机类目为例(大多数品类情况类似),过去两年,600多个品牌的1800多种不同产品都登上过亚马逊畅销榜Top100,几乎每天都有新“品牌”产品顶替掉旧名单,只有5个品牌一直霸榜,苹果、三星、索尼、Soundcore(Anker旗下的品牌)、Tozo。
文章插图
这说明什么?大量在亚马逊平台所谓的“品牌”只是个商标,只有少数几个真正的品牌才能长青,而大部分商家都只是在同质化的产品中内卷。
第四个问题,中间地带断层。独立站生态,头部只有SHEIN一家能做到年营收100亿美金的规模,第二梯队玩家大多都是几个亿的规模,而中间几十亿的这个规模地带是断层的。当然,反过来也说明,这里还有很大的增长空间,几十亿规模这个区间未来几年可能会跑出很多企业来。
文章插图
亚马逊生态,目前,亚马逊美国站200万个卖家当中,年销售额超过100万美金的卖家有5500个,年销售额超过10万美金的约6.5万个,更多的卖家处于年销售额10万美金以下这一档。大量的卖家能做到从0到1,但从1到N却很难。
大家可能关注到了,从去年开始,出现了很多亚马逊品牌收购公司很火,为什么?他们收购的是谁?收购做到了从0到1的卖家,因为这些卖家普遍是在做到了1之后就做不动了,而选择卖掉是很好的上岸方式。
品牌出海可持续增长的路径是什么?
各位都是创业者,是奋斗在一线的实战派。我如果要来和大家讲品牌出海可持续增长的路径,可能是班门弄斧、纸上谈兵了。所以我只能说,接下来是把我们观察到的一些优秀的品牌商家案例做一些提炼总结,分享给大家做参考。
正确的路大家都还在摸索,但错误的路过去两年已经验证过了,不能再继续了。这是(图示)我们内部今年做的一个判断。三个终结:选品,终结;铺货,终结;站群,终结。
文章插图
选品终结是说,过度追逐品类红利,没有真正的产品能力。
铺货终结是说,过度依赖运营手段,没有品牌思维。
站群终结是说,过度的透支用户,不可持续的发展方式。
下面分享几个案例,他们是不同的背景、不同的路径、不同的规模,他们身上有些什么特色。
推荐阅读
- 电商|俞敏洪或要“转型”?在电商平台做起直播带货,是有何打算?
- 亚马逊|告别“好评返现”,商家侧的“晒单有礼”还有意义吗
- 用户|淘宝将实现退货秒退款,每年至少要交88元,亚马逊直接退款不退货
- 实体店|电商交税未来或成趋势,多数卖家不赞同,背后原因不为人知
- focus seller|销量增涨1500%!GMV翻3倍!是谁在加速中国跨境商家出海变现?
- 卖家|亚马逊旺季最晚入仓时间已公布!卖家:然而没货
- 小相|小人物出海记:抢食亚马逊,月销百万
- 跨境电商|商务部:跨境电商5年增长近10倍,去年继续保持两位数增长
- 基地|永嘉县岩坦镇将打造浙南最大农产品电商基地!
- 电商|马云曾用224亿收购的大润发,4年多过去了,大润发如今发展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