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个案例:Outer。他们是一个完全基于独立站的DTC户外家居品牌,产品走高端路线。
特点一是以极致单品切入市场。怎么叫极致?他们的解释是,针对用户痛点提供极致的解决方案。美国人很多家庭都有后院,大家喜欢户外生活,但是晨露、下雨会造成沙发坐垫湿了,或者放在户外的沙发被弄脏。
Outer研究这个痛点之后,开发了一个新产品,就是这张图(图示)展示的,一个内置的防水防脏布罩,还有一个提手,单手就可以把坐垫打包起来,像提行李箱一样拎回室内。产品研发出来后,这个几秒的动图发布到Instagram,很快就获得了百万级的曝光,马上就卖爆了。
文章插图
特点二,本土化运作。Outer的创始人是个美籍华人,团队都在美国,也聘请了美国营销界大拿级人物,对美国的文化、消费习惯有很深的了解,品牌端和营销端很强,再用中国供应链来加持。
特点三,他们只做独立站。在独立站营销方面,付费流量投放找外部专家来做,这样比较高效,但内容营销自建团队,投入很大。很有特色的是他们的邮件营销,他们把邮件营销看作是私域运营最重要的用户触达手段。因为他们产品贵,客单价高,一个沙发卖到5000美金以上,而且也不是高频商品,用户购买决策时间长,所以通过邮件的方式和用户建立长线的陪伴式关系。很多时候新品一预告,第一批货就被老客人通过邮件预定光了。
特点四,通过提供精神价值打造品牌调性。Outer的定位不是一个家具公司,而是“居家户外生活方式”,所以它的独立站或者各种社媒账号上,不会通过展现家具的静态去体现奢华感,而是用一些非常生活化的视频和图片去展示人们的居家户外生活。
还有个例子说明“精神价值”:Outer第二款产品是一个户外地毯,主打环保理念,每块地毯都利用了大概1200个回收塑料瓶制成。他们告诉用户,每人每年平均会扔100个塑料瓶,你买这块款地毯就相当于回收了一个人12年的塑料瓶垃圾。最后的结果是,这个地毯的价格是竞品的2倍以上,但是上线不到七天就卖脱销了。
特点五,线下社群。Outer有个项目叫做“邻居体验家”这是一种比较创新的线下体验模式,购买了Outer产品的用户可以把自家的后院变成一个展厅,接待其他有意向体验产品的潜在用户。Outer会给体验家的主人几十美元的报酬,但这个不是最重要的,买得起他们商品的消费群体显然不在意这几十美金,更重要的是它是一种社交方式,邻里之间构建的小社群。据说Outer今年已经激活了大概1000个体验家,形成了1000个高质量的社群。
这里有一篇该企业CEO的演讲,值得细读《美国品牌 Outer CEO刘佳科:主流消费者最看重价值观》。
第二个案例:Bluetti。他们是做移动储能电源的,一个比较小众的品类。
特点一,做了10年OEM后,2019年开始选出一些比较有关注度的、有自主产权的产品,打上自己的LOGO在亚马逊上售卖。分析后觉得,消费者购买自己的产品还是基于性价比,没有什么品牌效应。后来开始重点布局独立站,目前是300%的年均增速。
文章插图
特点二,通过众筹验证市场。自己打磨了很久的新品,怎么低成本的去做市场验证呢?Bluetti选择了众筹的方式,不仅可以通过众筹获得生产资金,也可以测试产品到底受不受用户欢迎。去年一款产品在Indiegogo众筹发布,一下子爆了,创造了这个品类众筹金额历史最高的纪录。今年他们更大胆了,在自己的独立站做众筹。因为做独立站时间短,独立站规模也还很小,月访问量大概30-40万人次,9月份一款最新的产品在独立站进行众筹,首发第一天销售额超达到300万美元,两周时间突破了600万美元。
推荐阅读
- 电商|俞敏洪或要“转型”?在电商平台做起直播带货,是有何打算?
- 亚马逊|告别“好评返现”,商家侧的“晒单有礼”还有意义吗
- 用户|淘宝将实现退货秒退款,每年至少要交88元,亚马逊直接退款不退货
- 实体店|电商交税未来或成趋势,多数卖家不赞同,背后原因不为人知
- focus seller|销量增涨1500%!GMV翻3倍!是谁在加速中国跨境商家出海变现?
- 卖家|亚马逊旺季最晚入仓时间已公布!卖家:然而没货
- 小相|小人物出海记:抢食亚马逊,月销百万
- 跨境电商|商务部:跨境电商5年增长近10倍,去年继续保持两位数增长
- 基地|永嘉县岩坦镇将打造浙南最大农产品电商基地!
- 电商|马云曾用224亿收购的大润发,4年多过去了,大润发如今发展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