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恒星”是星系大碰撞的产物


“流浪恒星”是星系大碰撞的产物


文章图片


“流浪恒星”是星系大碰撞的产物


恒星在星系的结构以外漂移 , 它们好似宇宙天体的“孤儿” , 恒星从星系“大家庭”中被“弹射”出去 , 它们变成了无依无靠的流浪天体 。 数十亿年以来 , 在宇宙大舞台发生过无数次的星系大碰撞 , 恒星失去了家园 , 这些“浪迹天涯”的恒星在星系大碰撞事件中逃离了星系结构的束缚 , 它们的数量惊人 , 可能占到了整个宇宙恒星数量的一半 。 天文学家还不清楚流浪恒星的形成和运行法则 , 它们比人们已知的数量多得多 , 一旦失去了星系结构的控制 , 流浪恒星开始上演“孤胆英雄”的天文故事 。
【“流浪恒星”是星系大碰撞的产物】通过火箭发射了近地轨道探测器 , 研究人员收集了详细的观测数据 , 在星系间的“空白地带”有大量独自运行的恒星 , 它们在星系结构之外的空域四处移动 , 天文学家不是直接看到了它们的身影 , 而是发现了这些流浪恒星发射的强烈光线 , 它们的光度相当于星系中所有恒星发出的光 。 近地轨道探测器被称为宇宙红外线背景实验(CIBER) , 2010年和2012年 , 近地轨道探测器分别发射升空 , 主要的科学探测目标是检测背景光线的波动 , 收集和分析宇宙史上所有恒星和星系发出的光线 。

科学项目团队使用了NASA的斯皮策太空望远镜 , 这是一个在轨运行的红外线天文观测台 , 研究人员对收集的数据进行了分析、检测和校对 , 观测结果显示 , 宇宙天空有巨量的恒星孤儿 , 它们躲过了之前的天文观测 , 居无定所的流浪恒星好似孤独的勇士 , 在星系之间的黑暗太空四处游荡 。
数十亿颗恒星如何变成了孤儿天体?天文学家给出了一种猜测 , 星系发生了相互碰撞 , 恒星被逐出了星系家园 , 好像“我是歌手”中的竞唱者在“踢馆赛”中被“踢出”了舞台 。 星系大碰撞产生了冲击作用 , 一部分恒星只得“背井离乡” 。 我们的银河系是一种星系结构的方式 , 星系主要由恒星、尘埃和暗物质等要素在引力的作用下聚合而成 , 大量的星系在宇宙太空飘移 , 星系和星系产生周期性大碰撞的概率很大 , 恒星和星系通过天体大碰撞产生了分离与合并的现象 。
有些恒星和其它的天体在星系大碰撞之中被抛射到星系以外 , 它们可能在两个星系之间的大片空域重新聚集、组合 。 孤独恒星的现象已得到了详细观测的证实 。 天文学家发现 , 好似潮汐奔涌的恒星在星系大碰撞的“厮杀”过程中实现了突围 , 上演了宇宙版的“奔跑吧 , 兄弟!” 。 加州理工学院喷气动力实验室的宇宙学家杰米·博克组建了一支宇宙红外线背景实验(CIBER)团队 , 他们对美丽而壮观的星系大碰撞图像赞不绝口 , 在十分遥远的距离上 , 天文学家不可能看到单个移动的恒星 , 只能看到了发光体的一点薄雾 , 而发光的斑点相当于了数十亿颗恒星的聚集 。

加州理工学院CIBER项目团队的天体物理学家迈克尔·申科夫解释说 , 孤儿恒星通常比太阳的体积和质量略小 , 温度略低 , 孤儿恒星在宇宙中普遍存在 。 在一个晴朗的地球夜空 , 灿烂的星空宛如一个巨大无比的星光剧场 , 然而 , 孤独恒星距离我们的地球十分遥远 , 人们几乎看不到它们的闪亮光点 。 假设没有其它恒星或只有很少的恒星 , 没有银河系的背景 , 只有遥远的星系 , 那么人们从地球夜空遥望孤独的恒星时 , 可能看到黑茫茫的一片 。 人们通常看不到孤独恒星 , 能看到我们的银河系 , 甚至能看到遥远的仙女座星系 。
天文学家追溯了大约有132亿年龄星系的起源 , 当时的宇宙年龄相当于诞生之后的5亿年 , 在宇宙诞生后的5亿年出现了最早的星系 , 诞生后的星系开始了漫长的演变历程 , 星系的形成和相互作用持续地发生 , 在宇宙诞生后的大约20亿年 , 天文学家预计 , 恒星的出生率达到了高峰期 , 星系有了发生相互大碰撞的足够时间 , 在每次星系大碰撞的事件中抛出了大量恒星 。 在星系之间的巨大空间有浩浩荡荡的移动恒星 , 这些孤儿恒星的存在印证了之前的星系大碰撞事件 。 《科学》杂志发表了加州理工大学CIBER科学团队的观测成果 。

(编译:2014-11-10)

    推荐阅读